5/1起新冠病毒降級 指揮中心同步解編

 |2023.04.25
10266觀看次
字級
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指揮中心會議,拍板決定新冠病毒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5月1日指揮中心解編,結束1197天的任務。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新冠疫情趨緩,國內各項防疫措施幾乎完全鬆綁,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5)日出席指揮中心會議,聽取相關規畫報告,拍板同意新冠病毒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指揮中心解編。

陳建仁表示,經過大家努力,指揮中心經過1192天,特別感謝前院長和歷任指揮官帶領的團隊,進行跨部會協調,也感謝第一謝醫療防疫人員付出的辛勞和貢獻,也要特別感謝民眾配合政府,才能讓國際看到台灣新冠肺炎的成績。

陳建仁表示,同意指揮中心提出降級、解編的規畫,但也希望在衛生福利部成立新冠肺炎聯繫中心,聯繫會報可以繼續監控國際疫情,做充分準備因應接下來可能的變化,防疫物資也要做好儲備。

圖/指揮中心提供

陳建仁要求各部會推動疫後的特別預算,讓人民早一點恢復正常生活,讓台灣更堅韌、更溫暖,降級解編後生活更美滿,「感謝2千3百萬的人民,有你們真好,有你們大家的團結合作才有這麼好的防疫成績」。

國內於2020年1月20日起三級開設「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隨著本土疫情嚴峻,2020年2月27日提升至一級開設,截至今日為止,指揮中心已成立1192天。

圖/中央社

降級解編前夕 專家評防疫總成績

回首過去三年多的防疫工作,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台灣感染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都不約而同給人民90分高評價;至於政府部門,陳培哲和黃立民並未給分,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則給了政府80分。

陳培哲表示,人民表現得很好,不論是在配合政策或照護彼此,表現都有90分以上,至於政府的分數,陳培哲表示「不予置評」,還需要努力,特別是科學成分比較不足,尤其需要改進,人權保護和資訊透明,也都有待加強。

陳培哲提醒,雖然疫情正往下走,還是要提防「病毒的回馬槍」,因為對於這個病毒,還有一些不了解的地方,需要繼續監測至少兩年,這就是疾管署和學術界的工作了。

圖/中央社

黃立民回應與陳培哲不謀而合,黃立民說,台灣的防疫成績,主要來自於人民配合防疫政策的意願高、配合度也非常高,可以拿90分以上的高分。

黃立民表示,這次疫情並沒有使國內生技產業得到幫助或更上一層樓,反觀南韓,就充分把握這次疫情的機會,相關產業有所成長,相較之下國內這部分不太理想,無論疫苗、藥品、診斷,都沒有明顯的進展,是最可惜的地方。

陳秀熙說,人民表現當然是90分,台灣人民所展現的防疫文明,可說是全世界的模範生,包括口罩令、社交距離、公衛防疫措施、警戒措施、疫苗基礎劑的施打率,配合度都非常高。

圖/中央社

至於政府部門,陳秀熙表示,在Delta變異株之前,台灣的表現有90分,只有Alpha進入社區要扣10分,確實可說是世界的模範生,不過進入Omicron時代之後,他給台灣防疫80分,扣分在醫療量能的調整、疫苗追加劑的宣導、因應長新冠的跨部門整合。

陳秀熙表示,BA.2大流行的時候,因為醫療量能調整不及,出現有關兒童急診相關的事件,這要扣10分,至於疫苗追加部分,正確資訊的宣導還需要再多努力;長新冠方面,他強調「降級歸降級,但game沒有over,因為它就是跟流感不一樣。」

陳秀熙說,流感不會造成神經認知功能、腦霧等長期後遺症,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內政部等相關單位都應該要好好整合,全方位的動員整合,來照顧好受苦於長新冠的人民。

圖/資料照片

陳秀熙表示,就算指揮中心解編降級,政府部門之間的整合不能停在這裡,疫情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收尾,從幼兒、學生、勞動族群、年長者、機構住民等,都要全方位的檢視,看看還有哪些環節比較弱,積極地去加強。

至於NGO和學術單位等非政府部門,陳秀熙說,應該可以打85分,因為感覺這次學術單位的表現沒有像人民這麼積極,但也都已經很努力了。

台灣的新冠疫情從2020年1月21日出現首例確診個案開始,至今已累計1024萬3214例,包含3月20日改制前,符合輕症定義的1023萬9884例和新制3330例,其中本土個案1018萬4764例和境外移入個案5萬8407例;死亡至今累計1萬9427例,包含本土個案1萬9404例和境外移入25例。

圖/曾原信

《延伸閱讀》5/1新冠降級 快篩實名制退場、公費疫苗收掛號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