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緣雙特展 集刻《心經》印心、長輩畫佛接心 王淑芬 |2023.04.23 語音朗讀 13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右1)、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右3)出席佛光緣美術總館推出的雙特展活動。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大樹報導】佛光緣美術總館迎接佛誕節舉辦雙特展,「經篆觀心─2023阿罩霧小刀雅集聯展」、「尋覓心中的佛陀─慶祝2023國定佛誕節特展」4月23日揭幕,有62人合力篆刻的《心經》套印,也有農村長輩以彩筆詮釋心中的佛陀等,創作者以心接心,分享他們的一方淨土。雙特展下午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總館開展,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篆刻藝術家林滄池、藝術家莊雅棟、策展人陳看牛、繪畫老師許翠華等人剪綵,還有百餘名創作者與會共同揭開雙特展的序幕。 如常法師致詞介紹雙特展的內容,也感動於社區長輩素人以純淨的心,直向的用線條構圖,畫出「莊嚴的佛像」,他肯定每一張創作都是「生命中最美的作品」。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蕭宗煌說,長輩素人的創作圖像不拘泥於形式,正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體現;也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寫照,映照出創作者心中的平和、喜悅。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來自燕巢、岡山、彌陀等地區的農村長輩,創作者年齡不一,多為70歲以上,而年紀最長的是90歲的楊萬福。他的「菩薩像」被形容是「最不像的畫像」,但許翠華肯定有「孩子般的初心」,純真、可貴。82歲的劉雪阿嬤以「尋覓心中的佛陀」為主題,畫出一幅方臉、塌鼻的佛陀像,還被放大成展場的背板,成了眾人的焦點。被問到創作的發想,阿嬤直說「拍細啦!」她受訪表示,「剛開始學拿畫筆不知如何下筆,簡直比拿鋤頭還重。慢慢地畫出興趣來了,已能放得開、大膽的畫下去!」圖/記者王淑芬「經篆觀心」篆刻作品也很精采,由林滄池帶領62名篆刻者,以一人一句的方式,集刻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參與者各自篆刻一套心經,也透過集刻的方式再共同成就260個字的心經套印。林滄池指出 參與者以1至2年的時間篆刻,他們透過創作觀照自心,清晰地看見自己六根所對應的世間,在每個刻刻磨磨的過程中,消減心中的貪瞋痴,同時也在精進篆刻技藝。林滄池、莊雅棟、許翠華及多位創作人也為觀展者導覽解說,分享創作心得。雙特展即日起展覽至6月4日,歡迎民眾觀展。 前一篇文章 藝起創作趣 清眷森活藝術節台中登場 下一篇文章 總統哀悼朱銘 耕耘台灣在地藝文將永存心中 熱門新聞 01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2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3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4南屏別院三皈五戒 體現信仰傳承2025.07.0705【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6【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7屏東.車城 山海交織溫泉鄉 歷史文化情悠揚2025.07.0708丹娜絲襲台 13縣市停班課2025.07.0709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10【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習得一技之長 智障兒歡喜就業台式素刈包 9味麵皮任選 災後清掃 慎防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針線當筆布為墨 拼布展秀技藝2025佛光盃籃賽今開戰 16勁旅以球會友海藻養牛助減碳 高科大研究登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