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的冰蓋融化,海水覆蓋地球,倖存的人類以廢金屬和破舊的海上船隻建造的浮動社區中,土地為基礎的社會已被遺忘。一個海上浪人來到一個浮動社區,用珍貴的泥土尋求交易。間接結識一個刺有陸地地圖的孤兒。如果能破解地圖,倖存者就可以抵達陸地。真是如此嗎?或只是不切實際的傳說?
沒見過陸地的人們半信半疑。在各方人馬搶奪孤兒中,最終,海上浪人的船抵達所謂陸地──珠穆朗瑪峰,這裡充滿綠地、淡水和野生動物。倖存者準備定居,但已有鰓與蹼的海上浪人選擇回到海洋。
這是1995年,由凱文科斯納主演的電影《水世界》(Waterworld)。在沒有泥土的世界,淡水成為稀世珍寶。當時看來很不可思議的電影情節,28年後卻如此逼近。
如今,從台灣到全世界,都透露缺水危機。
在台灣,仍是春天,但今年大旱的擔憂已傳出。連續3年8個月無颱風登陸,創下歷史紀錄,台灣繼續創下1947年以來最大規模乾旱事件,降雨南北不均的情況尤以高雄最為慘烈。
缺水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2年前,我走「山海圳」時,來到嘉義段,目睹水庫乾涸龜裂變成大草原,人可以走到水庫底。今年再度讓人憂心,曾文水庫的降雨量是歷年同期的63%。往南走,高屏溪上游集水區的降雨量僅同期平均52%。繼2015年和2021年的百年大旱,旱象再度襲擊。多雨的台灣將成為缺水之島嗎?乾旱從過去10年一次,2、3年一次大旱恐成常態。
同樣春天,3月下旬,「聯合國水資源會議」前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2023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全球26%的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
在過去40年中,全球用水量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問題多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因為,工業高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長。
氣候變化也是凶手,水資源豐富地區,如中非、東亞和南美洲部分地區,季節性水資源短缺將加劇。「水資源供不應求的地區將更嚴重,如中東、非洲撒哈拉沙漠等地」。
這份報告披露很多珍貴的數字:全球約有10%人口生活在缺水嚴重的國家。他們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生活在缺水環境。
這怵目驚心的揭露,讓人不禁打寒顫,這距離電影《水世界》的場景遠嗎?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警告,「我們吸血鬼式的過度消費,再加上無法永續的使用,榨乾了人類的命脈」。呼籲跨國合作,否則將面臨更多飢餓、衝突,以及因為水資源短缺被迫遷徙。
就算電影《水世界》的情節不會立即到來,但因為人們因為缺水而被迫遷徙的問題已兵臨城下。會議中提出,全球被迫遷徙的人數增加,有10%與缺水有關。
往昔,人類為了生存,逐水草而居。但是在上世紀遊牧民族已不多了,幾千年的遊牧定居下來。
就在歷史才轉到另一個狀態時,難道又倒轉?儘管理由不同,但追逐水源的人類將會成為新型態的生活方式或族群嗎?世界會倒轉,再度出現游牧族?
電影《水世界》探討的,不是過去的人類,而是未來的世界。那個世界沒有植物,因此沒有綠色也沒有花朵的繽紛,一個小盆栽的檸檬樹都珍貴不已。全片蒙塵般土灰,僅是電影,僅2小時,都讓人很不舒服,遑論真實世界。我們都輕忽了,未來世界不一定會更好,如果我們繼續沒有節制。這是聯合國的擔心,也是今年台灣繼續旱象的警訊。那樣的世界到來,雖然很殘酷,恐怕也是倒數計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