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女高音顏妲曾受種族歧視。圖/美聯社、網路
顏妲是歌劇界少見的非裔明星。圖/美聯社、網路
編譯/潘楠慕
英王查理三世的加冕典禮定於五月六日在倫敦西敏寺教堂舉行,今年三十七歲的南非歌劇明星顏妲(Pretty Yende)獲邀獻唱,將是非裔人士首度在英國君主的加冕典禮上演出。顏妲的參與,代表非裔人士打破西方藝術領域的玻璃天花板。
查理三世在一九八一年與已故王妃黛安娜舉行婚禮時,也曾出現類似的場景;當時王室邀請紐西蘭原住民女高音特卡納瓦(Kiri Te Kanawa)在婚禮上演出,她是毛利人,這個族群曾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受害者。
顏妲出身南非東部農村,她十六歲時決心放棄原本所學的會計專業,投入歌劇藝術。隨後,她贏得南非音樂學院的獎學金,也開始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二○一三年,顏妲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場,被樂評譽為歌劇界的新天后,從此聲名大噪。
顏妲的職業生涯屢屢締造紀錄,她表示:「成為在林肯中心、巴黎歌劇院以及第一位在英國君主加冕典禮上演唱的黑人女高音,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在以白人為主的歌劇界中,顏妲成為有色人種獲得一席之地的代表人物。對於種族議題,顏妲的立場較為激進,原因包括她曾親身經歷的歧視待遇。
二○二一年六月,顏妲因簽證問題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被拘留和脫衣搜身;她不滿地表示,「對於非裔族群來說,警察的暴行確實存在」。
在國際黑人歌劇研究網路(Black Opera Research Network)舉辦的研討會,其他黑人歌劇歌手也分享類似的機場恐怖經歷。他們表示,海關官員心存歧見,不相信黑人可以成為歌劇演員。
美國音樂學家安德烈(Naomi Andre)表示,歌劇應包含「新的聲音、敘事和體驗」。然而,過去被邊緣化的族裔想要在舞台上站穩腳步並不容易。以現實面來說,目前在全球各地演出的歌劇,絕大多數是由歐洲白人創作,角色多為白人,講述的是歐洲貴族的生活。此外,歌劇界的指揮、導演同樣由白人主導,非裔族群不易融入。
值得讚許的是,不斷有非裔人士突破這個玻璃天花板,例如顏妲在開普敦大學的聲樂講師戴維斯( Virginia Davids),在一九八八年成為首位在南非歌劇中,擔任主角的黑人女獨唱。
自白人少數統治和種族隔離制度垮台以來,南非的歌劇出現重大變化,例如顏妲成為世界級的黑人聲樂家。此外,南非歌劇舞台布景開始出現「非洲化」趨勢,以黑人歷史為背景的地方歌劇創作也日益增加。
部分激進人士認為,顏妲應該拒絕在查理三世的加冕典禮演出,以突顯英國在南非殖民時遺留的問題。但南非斯泰倫柏斯大學(Stellenbosch University)的研究員穆勒(Wayne Muller)表示:「許多西歐古典音樂和歌劇的表演空間,仍然缺乏黑人的聲音,與其拒絕邀約,不如進入並改變這些領域,打破另一個帶有歧見的玻璃外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