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軼事】 苦中作樂的蒲松齡

文/雲蘇 |2023.04.06
1179觀看次
字級

文/雲蘇

《聊齋誌異》是作者蒲松齡一生的心血結晶,也是一部極受大眾喜愛的短篇文言小說。書中有幾篇故事還被翻拍成電影,如《倩女幽魂》、《畫皮〉等,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然而,《聊齋誌異》雖被視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之作,但作者蒲松齡並沒有因此享盡榮華富貴。由於生活困頓,饑荒時,家裡甚至連煮飯的米都沒有,只能以麥粥讓孩子裹腹,日子的困窘可想而知。但即便生活如此不堪,他尚能苦中作樂。

在〈日中飯〉這首詩裡,蒲松齡如此描述:

「大男揮勺鳴鼎鐺,狼藉流飲聲棖棖。中男尚無力,攜盤覓箸相叫爭。小男始學步,翻盆倒盞如餓鷹。」

短短幾句,就生動地寫出家中三個男孩爭食的景況,讓人看了笑中帶淚。而看在蒲松齡這個父親的眼裡,莞爾之外,想必更多的是內心的自責吧。

另傳說有一次朋友來訪,蒲松齡想請他吃飯,可是家裡只剩六文錢,這要怎麼招待客人呢?太太為此犯愁,但是六文錢有六文錢的用法,他叫妻子買了韭菜、豆腐渣還有冬瓜,然後又摘了一把柳樹的嫩葉,再拿兩枚自家母雞生的蛋,就在廚房忙活了起來。

等到菜上桌,蒲松齡一一報出菜名:

第一道清炒韭菜,上面鋪了兩個蛋黃,這是「兩個黃鸝鳴翠柳」;第二道柳葉上撒了細鹽,旁邊圍著一圈蛋白,這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第三道炒豆腐渣,名為「窗含西嶺千秋雪」;第四道是碗清湯,上面漂著冬瓜刻的小船,就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雖然這四道菜都非常簡單,但因蒲松齡別出心裁的命名,客人吃起來應該也覺得有滋有味吧!從這裡不僅可以看到蒲松齡的巧思,也能看出他苦中作樂的性格。

雖然蒲松齡的一生大多脫離不了貧窮,但他以自己的長才苦中作樂,不也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生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