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遺體28日上午近11時送抵台北市立動物園檢疫救傷中心。圖/中央社
【本報桃園訊】27日下午捕捉到狒狒,最後卻傷重不治,今(28)日上午已將牠從桃園送抵台北市立動物園檢驗,林務局表示,園方初步依外觀判斷,掃描結果並未發現植入晶片,已將遺體送到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釐清死因,明(29)日上午進行解剖。
林務局表示,狒狒遺體已由桃園市政府今(28)日上午10時38分送抵台北市立動物園,園方11時40分進行X光及斷層掃描等影像學檢查。
林務局說明,園方初步依外觀判斷,物種是東非狒狒(Papio anubis),個體為雌性,體長(吻肛長)60公分、尾長35公分,體重14公斤。
檢傷部分,左胸處及右背處可見明顯傷口,右側臀部一擦傷,掃描結果並未發現植入晶片。
林務局表示,目前已再將遺體送到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釐清死因,畜衛所已邀獸醫法醫及人類法醫專家共同解剖,預計明(29)日上午進行解剖,初步報告10至14天提供,屆時中央及地方會統一對外說明。
狒狒遺體28日上午送抵台北市立動物園檢驗傷勢。圖/農委會林務局提供
林務局重申,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職掌角色有所不同,有關保育類野生動物管理,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條,有明確的分工,地方政府負責管理及查核,中央農委會林務局為政策擬訂、督導地方政府依規辦理。
林務局表示,本次狒狒捕捉工作由桃園市政府權責,林務局或所屬林管處並未派遣獵人或任何人員至現場參與,當時指揮的情形及實際狀況,仍應由桃園市政府釐清。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以台北市立動物園來說,任何動物進來,通常會安排檢疫,期間會植晶片,如果是國外動物交換來,非常可能都打過晶片。
他進一步說明,植晶片的難度在於,台北市立動物園有不同類別的動物,有其主要植晶片的位置,例如靈長類的狒狒、猩猩或猴子,ㄧ般會植在頸部後方、肩舺兩側。
而晶片會因物種、個體不同,有可能會轉位置、掉落,不見也不是不可能,都是可以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