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罕見喊話政府,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圖/記者蘇健忠
【本報台北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名揚國際,身為半導體上游產業鏈的龍頭聯發科,罕見地向政府喊話,應該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兼具理解產業、政策規劃,和執行計畫,下決心去推行。更重要的是,不僅關注半導體製造,同時也應關注IC 設計及下游系統產品應用、生態系、軟體等各方面。
離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台灣IC設計產值為全球第二大,在系統軟體、高階類比設計能力和國際還有差距,是可以繼續努力追上的。
一般人耳熟能詳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為半導體產業鏈中游,上游則是IP設計及IC設計業。根據市調機構資料顯示,2022 年第三季全球十大 IC 設計業者營收排名,聯發科是全球第五名,全球市佔率約12.5%。
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IC設計公司在產品設計完成後,委由專業晶圓代工廠或IDM廠(整合型半導體廠,從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最終銷售都一手包辦)製作成晶圓半成品,經由前段測試,再轉給專業封裝廠進行切割及封裝,最後由專業測試廠進行後段測試,測試後之成品則經由銷售管道售予系統廠商裝配生產成為系統產品。
蔡明介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五十年前因為有李國鼎及孫運璿兩位資政的精心規畫,從早期成立加工出口區,做半導體產品的封裝測試開始,到後來由工研院自RCA引進IC設計與製造技術。在全球化趨勢潮流下,推動國家級政策,成就了今日台灣擁有產值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製造業,及世界第二的IC設計業。
圖/聯發科提供
半導體產業鏈附加價值主要來自包括Fabless與IDM公司的IC設計,和晶圓製造。設計業不像半導體製造需要採購昂貴的設備,以腦力創造附加價值,台灣IC設計的人均產值高達2,000多萬元,高於半導體製造業,及同屬腦力密集的軟體服務業。但與美國同業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在系統、軟體上的附加價值仍不夠,另外在高階類比IC方面也有差距。
蔡明介表示,近來歐美日韓,動輒祭出高額補貼或稅賦優惠,以獎勵半導體製造的在地化;而針對如自駕車、高效能運算及AI等未來新興科技的需求,都需要先進製程的IC設計。美國之外,中國大陸也有許多公司早就布局,並得到政策補助,歐盟也要投資建立高階製程的生態系,更重點強調IC設計。
蔡明介指出,中國大陸受到去年10月7日美國BIS公布的新禁令影響,反而讓資金流向未受禁令的成熟製程IC產品,台灣中小型IC設計業者將會首當其衝,面對未來競爭,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當下正是政府因時、因事制宜、依不同產業特質,合理調整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的時機。
蔡明介表示,台灣人才問題因教改政策的後遺症、少子化,仍是未來挑戰的重中之重,人才培育更有短、中、長期策略調整需要。目前各國已經深知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政府的角色日益重要。
蔡明介表示,希望這本白皮書,能表達台灣IC設計業的機會與未來的挑戰,尤其在政府政策及人才議題上,能喚起有關單位正視。也希望各界一起認真思考問題與對策,盡量少用無敵艦隊、國家隊這種誇大文字,像二十年前的「兩兆雙星」計畫失敗,就是個活生生的實例,畢竟未來的挑戰仍然是很巨大的。更期待在產、學、研的各位,持續投入,以務實的態度及實際作為提升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