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對話 東方佛學與西方人文主義思潮的相會

劉琇瑩 |2023.03.23
1244觀看次
字級
林之鼎神父(左)介紹聖彼得大教堂及廣場。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人間社記者劉琇瑩羅馬報導】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宗教交流之旅」代表團3月中繼會晤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與教廷神職人員深度會談之後,走訪義大利世界文化遺產羅馬、西恩娜、佛羅倫斯、威尼斯及米蘭五城市,與文藝復興大師對話,東方佛學與西方人文主義思潮於此相會,重新思索「宗教」與「人」的關聯及啟發。

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發源地,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歷經140年完成建造,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建築傑作。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一場席捲歐洲的黑死病浩劫,引發宗教信仰的衝擊與反思,從為教會服務的神權至上走向人權革新,是一場「心」的革命,哲學、建築、繪畫、雕塑、文學、宗教等多領域百花齊放,留下全球最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聖殤〉、〈雅典學院〉、〈創世紀〉、〈最後的晚餐〉、〈最後的審判〉、〈神曲〉等豐沛的文化寶藏,為後世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力。

代表團於梵蒂岡廣場,身後為天主教徒朝聖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聖彼得大教堂。圖/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提供

「佛教與天主教對終極真實的體悟,發展成非常珍貴的共同精神財富。」首次與佛教團體赴梵蒂岡宗教交流的「天主教台灣主教團宗教交談委員會」執行秘書林之鼎神父,熟捻天主教與義大利歷史,作為此團唯一的天主教代表,一路為眾人詳細導覽,他體會到修道者間的和諧跟融洽,彌足珍貴。「因為我們有好的共融,看到彼此的不同而融合,更是一個很棒的合一體悟,一起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和諧的貢獻。」我們都需要在歷史當中學到教訓,「走出自己的限度,擴展眼界,體會真理的馨香。」

梵蒂岡博物館於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6世紀時,由教宗儒略二世創建。圖/人間社記者劉琇瑩

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從教育與媒體界代表的角度觀察此行參學,他表示,「這次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義大利訪問,本身就是一場空前的跨時空大師對話,佛教與天主教之間,語言法本雖然不同,但一場攜手進行的靜默祈禱,善念善願在一個超凡的高度對接融匯,已經為此行的大師對話奠定了最好的基調。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從羅馬帝國到文藝復興,從十字軍東征到近代戰爭,從教團到僧團組織,我們每天都穿梭在歷史、文化、藝術的多維度境域裡,與西方文明,也與我們自己進行著密集的思想碰撞,所謂『汲古得修便,盪胸生層雲』,必須說,這是一次極其珍貴的心靈課程。」

眾人專注聆聽曠世鉅作〈創世紀〉、〈最後的審判〉的解說。圖/人間社記者劉琇瑩

聯合總會暨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表示,人類歷史中那些不朽的大師,「必定經過很深刻的反省,再去面對與接受那個時代中所產生、讓人類不能往前的阻礙,他願意挑戰阻礙與難題,進行一場深思反省與革新。」文藝復興也是從哲學思考及藝術文化的展現,「重新定位人的價值。」

一行人參觀聖彼得大教堂,左側青銅華蓋,是主持羅馬城重建的偉大建築師吉安‧勞倫佐‧貝尼尼的作品。。圖/人間社記者劉琇瑩

星雲大師曾說過:「為了讓佛教跟上社會的進步,在思想上,我無時無刻都在更新;在實踐上,我經常不斷地在做調整。雖然我知道佛教必須改革,但往往都不是『一腔熱血』地去革新,『寧靜革命』,有進有退,有行有止,雖然不能收立竿見影之效,然行之有恆,也會慢慢克服一切!」星雲大師一場寧靜革命,聯合台灣諸寺院僧團而組成的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也將繼續追隨星雲大師的腳印,將人間佛教傳佈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