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坑在地文化工作團隊及家族就以集資方式打造「素豬」,讓民眾參與「殺豬公」習俗,使傳統節日多了創新與環保,也讓更多民眾方便參與。圖/吳柏瑋提供
【本報新北訊】隨都市化發展,許多文化節日也逐漸被淡忘,新店太平宮日前辦開漳聖王聖誕祭祀,有在地文化工作團隊就以集資方式打造「素豬」,讓民眾參與「殺豬公」習俗,使傳統節日多了創新與環保,也讓更多民眾方便參與。
暗坑文化工作室執行長吳柏瑋指出,團隊在這次開漳聖王聖誕發起參與傳承的文化行動,由世居於安坑公館崙田寮仔的賴氏新世代年輕人賴昱伸擔任代表參與今年「賴姓輪值殺豬公」的習俗,並且透過開放集資的方式讓社會大眾都能一同參與。
吳柏瑋表示,過去大廟殺豬公是以宗親個人或家族作為單位向聖王公祖(開漳聖王)敬獻豬公,但隨著工商社會發展,參與這項傳統信樣文化的年輕人所需負擔的成本相對提高,因此透過年輕世代熟悉的「集資」方式來號召參與,不但減輕代表宗親的壓力,更多了公共參與感,可讓文化在保留傳統的前提下得以延續及傳承。
賴昱伸表示,這次是他人生第一次拜豬公,在他的家族代代生活的安坑土地上做這件事,別具意義;過去在世界各國旅行,看過各國民俗、也在台灣看熱鬧跑過這麼多廟會,但拜豬公卻很陌生,這次藉由家族賴姓輪值體驗與學習,也希望藉此達到文化傳承。
賴昱伸提到,在家族代代居住的土地上,此活動除是個人的文化傳承與學習外,更是對家族所盡的一份責任與義務;自己印象很深,祭典當天早上要開始前,登記時廟方一再確認他的姓氏,廟方人員也確認有賴姓宗親在場才能開始,這些都讓他紮紮實實感受到傳統的重量,也讓這次的獻豬公格外有意義。
太平宮總務謝先生表示,當天由輪值到的家族處理,共有三隻素豬,包含用米做的一隻、素麵線的一隻等,其實素豬用的素材有很多種,有麵線、沙其馬、糯米、生米及綜合等,種類相當多元。
謝先生提到,素豬公創新方式,主要是現在觀念不要殺生,且素材放兩三個月都行,方便慢慢分送親友;葷豬肉就要趕快分出去,否則就會變質,也是「大工程」,所以有些參與輪值家族的確很愛用素豬公來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