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出現消波塊!? 南美館特展省思台灣工業化進程

曹麗蕙 |2023.03.03
1684觀看次
字級
南美館1館古蹟裡驚見消波塊?!其實是「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特展的展出作品之一,藝術家廖昭豪以紙漿製作的〈消波塊〉。圖/南美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被人戲稱「中部粽」的消波塊,竟出現在美術館裡?展覽視覺居然是一罐「洗衣精」?看來完全不相干的意象,在台南市美術館的全新展覽當中,卻指涉著同一件事,那就是台灣這座島嶼追求現代化留下的風景。

南美館現正展出「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希望更進一步討論工業轉型對於台灣生活與藝術創作的影響,帶領大家思索當「台灣」島民開始熱切追求更快、更高、更大、更便利,這座逐漸被控固力(水泥)所禁錮的島嶼,是否仍是昔日人們所驚嘆的「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南美館表示,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一直到戰後的十大建設,台灣自戰後初期的貧窮社會脫胎換骨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近年來更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及高鐵等基礎建設的推動,台灣已儼然成為一座工商業高度成長的已開發之島。

「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特展從早期藝術家的作品到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均囊括其中。圖/南美館提供

南美館指出,「拋爾控固力」一展嘗試用各種角度重新省思台灣的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在展覽中可以一窺林玉山及李奇茂等前輩畫家,如何使用傳統媒材描繪台灣的工業景觀;也可以見到陳水財及陸先銘等中堅世代畫家,如何將台灣的工業景觀轉化為當代繪畫的視覺語言。

除此之外,許多當代藝術家,也於展覽中展出他們對於這座工業之島的情懷、諷刺及逃逸,如藝術家廖昭豪以紙漿製作的〈消波塊〉,即展現他對人為開發與自然環境保護議題上的反思。

南美館表示,展覽目的並非一味謳歌現代建設,也並非崇尚未被現代建設所「玷汙」的美好鄉土;而是嘗試在即將邁入「後工業」時代的台灣,重新思考我們所共同經歷過的工業進程,以及這些工業記憶如何重塑我們所認識的家園,進而成為人民共同的記憶及風景。展期至6月11日。

藝術家倪祥曾將作品〈有房,有車〉開上道路而登上新聞版面。圖/南美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