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師鐸獎得主湯銘哲對病人視病如親,注重台灣醫學教育,投身醫學教育超過三十年,培養出無數頂尖的醫生及科學家。湯銘哲深信,精湛醫術的前提,是實踐愛心與人性的關懷,「先學做人,再當醫生」。
湯銘哲表示:「作為一名醫師,對病人需有同理心,具備人文素養,病人如果能感受到醫生的關懷,病情發展比較容易治癒。另外,要成為醫生前,要先裝備自己的人文素養,薰陶人文。」這個理念落實於他多年建立的醫學人文課程中,他也在成功大學醫學院開設的「醫學生涯」及「臨床溝通演練」等課程,強調學生必備的人文素養與通識知識養成,以博雅教育培養醫學生一生行醫的重要觀念。
三十多年來,湯銘哲開放且深具感染力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他的得意門生許釗凱,現為成大國際傷口修復與再生中心的大將,因潛心研究皮膚水泡等罕見疾病,對病人照顧無微不至。
湯銘哲認為,面對這種棘手的疾病,成大傷口中心常為病人舉辦畫展與開設戲劇營,在藝術與愛心的氛圍下,病人們可藉由創作忘卻傷痛,漸漸撫平內心傷痕,讓大學成為實踐社會責任的場域。
看見自己培育出的天下英才正在各地為社會服務,湯銘哲甚感欣慰,他認為,愛與關懷具強大傳染力,若每名醫師都能謹遵教誨,秉持人性關懷照顧病人,就是台灣社會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