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當橋梁 鼓舞孩童 教育品德

 |2008.05.08
2099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斗六訊】斗六市浸信宣道會林頭教會,關心弱勢家庭孩子的課業與品德教育。一名不懂事的孩子稱滿頭白髮的奶奶是「老太婆」,要老太婆為他背書包、拿餐盒,在教會老師、社工教育、鼓舞下,不但孩子變得懂事孝順,課業也進步了。

教會牧師吳津銘說,課輔班主要是照顧外籍配偶、低收入戶或隔代教養的孩子,利用周一至周五下午或晚上的時間陪讀,國小學童有四十多人,國中學生十人,除了教會培訓的師資,還有多元就業開發人力來當助理老師,教孩子英語及指導作業、輔導功課。(沈娟娟攝)

師母吳陳美滿說,課後陪讀除了能加強孩子的課業,還做家庭訪視,有一名孩子稱滿頭白髮的奶奶是「老太婆」,要求幫他背書包、拿餐盒,如同公子哥兒,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是因父母離異,觀念偏差、學習落後才改變對人的態度,經耐心輔導,孩子長大了也懂得孝順。

曾有發展遲緩的孩子,看到陌生人就哭個不停,被叫到名字還會尿褲子,吳牧師等人耐心陪伴,後來,這個孩子還在學校獲得最佳人緣獎。

有孩子因父母離異,父親不讓媽媽看孩子,媽媽仍常出現,孩子被迫說謊,義工提醒父親,不要讓大人的是是非非傷害孩子的心靈,大人的事解決後,孩子也恢復了自信與笑容。

吳陳美滿強調,教會老師、義工對孩子只有正面的鼓舞、安慰與陪伴,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讓大夥兒雀躍,原本不太陪孩子的家長,看到教會都願意為為孩子努力付出,也樂於經營親子感情,家人關係改善了,孩子也更幸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