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歷險記」繪本封面及文助歷險路線圖。圖/國立台灣圖書館提供
【本報新北訊】為擴大館藏資料在基礎教育、本土教育及學齡前閱讀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圖書館館藏中,早期記錄秀姑巒溪河口的地方風土及阿美族的語言、服飾、居住、日常生活、交易、宗教等珍貴資料的「享和三年癸亥漂流台灣チョプラン島之記」,改編為繪本出版,預定17日發布。
國台圖表示,「漂流台灣」記錄西元1803年日本北海道的船隻「順吉丸」,自箱館(今函館)前往江戶(今東京)的途中,因遭遇風災,漂流至台灣秀姑巒溪口的「チョプラン」。
當時被救起的船員在秀姑巒溪口生活了4年,陸續亡故,最後唯一倖存的船長文助,輾轉經過瑯嶠、枋寮、鳳山、台灣府、廈門、福州、杭州、嘉興、平湖、乍浦等地,返回長崎,最終由江戶回到北海道松前府,全程歷時9年。
國台圖指出,這段旅程的原始紀錄,其作者為秦貞廉,當時的身分是日本北海道蝦夷地調查事務官,紀錄內容即為秦貞廉陪同文助自江戶返回松前府途中,根據文助口述整理及附上彩色插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