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每真
「可否邀請您加入我們的桌球比賽?一隊十人,比賽規定要有女選手,因我們缺少一個女隊友,您又是校內這幾年桌球賽女老師組常勝軍,非您不可呀!」一位熱愛運動的同事誠摯邀約,我先是遲疑半會兒,他說:「拜託,支援一下!」同事的拜託加上我想到小時候在學校,一直很羨慕姐妹們都有代表學校參加語文競賽或運動比賽,我從小就是個平庸者,沒機會參加這樣高手雲集的盛會,想說五十歲了,算是可一償宿願,於是就答應了。
時間在忙碌中匆匆過了,比賽日期竟然一下子就到了,我們趕緊約好一起在學校的體育場練習,至少有默契些。比賽當天,我跟學校借球拍,用一個塑膠袋裝著,穿著平時跑步的鞋子,騎著腳踏車到離家不遠的體育場集合。一看到隊友,除了平時熟悉的三個同事外,其他的都是生面孔,再看他們的穿著、鞋子及配備,都像是常打桌球的專業人士。進入比賽場地,又開眼界了,因比賽規則除了第三點不限年齡外,其他的都限四十歲以上。
選手們從服裝、鞋子、球拍都展現了「專業形象」,跟我們在學校打的「健康組」迥然不同。此時,我低頭竟看到鞋子有個小洞,深怕打到一半,鞋子開花;又看著自己匆忙拿塑膠袋裝的兩支球拍 ,相形之下覺得寒酸到極點了,只好硬著頭皮撐著。
比賽開始,我和同事打的是第二點的雙打,球從對向過來,我揮拍,球就跳到別的地方出界,這種球隱藏著神祕的魔力,我都接不住,原來是所謂的「旋球」。小小一顆桌球,竟能掌控如此的奧妙,第一場,我跳來跳去,揮來揮去,三局落敗,我的心情很落寞。
沒上場時,我觀賽,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在場上穩健地揮拍,來去自如、神乎其技。後來跟隊友一位六十幾歲的前輩聊,他說他所有的球都打,退休之後最近幾年才開始打桌球且天天打。我說:「您好厲害喔!」他說:「你們有工作,當然不能比。」的確,我每天下班就累癱了,能堅持做個二十幾分鐘的運動就了不起了。
前輩的一席話讓我轉念,我不再自慚形穢,我是業餘的。頓時,心情豁然開朗,不管比賽輸贏,我都告訴自己以享受的心來面對。球來拍打,在你來我往的桌球賽中,雖球技不如人,但每每得分我都欣喜若狂,即使遇到對手殺球,我也是盡力應對,然後笑笑的接受成果。
現場熱絡的賽程,我專注在自己身上,早上打三場,十局,贏一局,下午打三場,九局,贏一局。有些前輩跑來跟我說:「妳打得的不錯,就是缺少訓練。平常若多練習,一定不同凡響。」短短的幾句話,也鼓舞了我。汗水浸溼了衣服,擦汗的毛巾也溼了,一天下來,是疲累的,但我讚歎自己,開心的迎戰,也開了眼界。慶功宴上,雖然我們這隊成績敬陪末座,但大家開心的聚餐,舉杯慶祝因桌球而結緣的情誼。
五十歲的我,終於完成從小的願望──參加運動類大型比賽,也接受自己的能力,開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