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去年虧損2675億元,3月下旬將開會決定電價是否調漲。圖為台電輸配線電網系統。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電價費率審議會預計3月下旬開會決定4~9月電價是否調漲,台電昨天表示,去年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國際燃料價格暴漲,不分能源結構與發電占比,各國電業都面臨虧損與調漲電價的壓力,並非因為核電除役造成虧損擴大。此外,今年1月各項燃料價格變動極大,電價審議會將綜合考量能源未來走勢、社會及民生影響後做出決定。
台電表示,台電前年燃料成本2924億元,去年翻倍暴增為6163億元,全年虧損2675億元。因國際燃料價格大漲致電業虧損,已成為全球性現象,台電並非特例,包括法國、日本與南韓等使用核電的國家也一樣,其中南韓與台灣均設國營電業,南韓電力公司去年虧損超過台幣7000億元,遠高於台電。這波電業虧損來自國際能源危機,各別國家不論能源結構與發電占比如何,均受其害。
台電指出,國際間面對燃料成本上漲,採取包括調漲電價等各種應對手段。包括歐美日韓等國皆已調漲電價,2021年起累積調幅最高達7成,舉例而言,南韓去年調漲電價,民生電價較2020年調漲2成,工業調漲2成7;截至去年底,南韓民生電價每度3.15元、工業電價每度3.04元,今年第一季再調漲後民生每度3.76元、工業每度3.84元,與國內目前電價民生每度2.69元、工業每度2.76元,高出超過3成5。
台電表示,電價無法完全反映成本,是因為電價調漲會直接影響民生與物價,台電作為國營事業,肩負穩定民生經濟的使命,當然也需要一定的財務支撐。台電將在電價費率審議會,說明未來的燃料成本以及電業營運成本,以利審議會綜合考量社會經濟狀況、物價穩定情形、國際燃料走勢等3面向後做出決定。
電價調漲4情境
各界對於電價調漲版本均有很多猜想,包括「凍漲」、「民生、工業均漲」、「民生不漲、漲工業」、「漲大用戶」等4種情境都列入盤算內。
知情人士指出,台電已拿到政府1,500億元增資及超徵補助,再考量到近期物價民怨、明年總統選舉及國際燃料價格走跌,凍漲確實是最不容易激起民怨。
至於民生、工業均漲是最符合台電反映成本,但也是對蔡政府傷害最深的作法;完全集中在工業用戶又容易引發產業界反彈,威脅出走台灣。最後,若比照去年6月,僅調漲1000度以上的住宅及工業用電的電價,雖然引發民怨較小,但對於台電財務困境如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