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到固碳明星 中山大學團隊發現海木耳高效能 王淑芬 |2023.02.02 語音朗讀 33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研究團隊測試,發現台灣海木耳固碳率每公頃每年可達30噸,固碳具有高效能。圖/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海藻固碳有助於抗氣候暖化,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測試發現台灣海木耳固碳率每公頃每年可達30噸,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2倍;如藉由綠能降溫克服夏天水溫過高不利海藻生長的瓶頸,可成功全年於戶外大體積養殖海木耳。中山大學這項成果獲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刊登,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洪慶章指出,技術若能實現大規模海上養殖,將是台灣推動淨零減碳重要策略之一。藍碳包含海草、紅樹林與海藻等儲存在沿近海域中的碳。洪慶章說,台灣管轄的海洋疆域約有18萬平方公里,若大量養殖適合的海藻來固碳,潛力可期。研究團隊測試原產於小琉球的紅藻、海木耳的捕碳效率,發現海木耳固碳率名列前茅,每公頃每年可達30噸,是大安森林的2倍以上,若添加營養鹽更可高達50噸。海藻固碳有助於抗氣候暖化,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測試發現台灣海木耳固碳率每公頃每年可達30噸,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2倍。圖為海洋示意圖。圖/Pexels他說,海木耳像多數藻類,偏好25度以下低溫海水,台灣海域4月底至9月初海溫過高,不利海木耳發揮固碳功能,所以團隊透過太陽能綠電供應電能設置冷卻系統,經由冷氣傳導至冷凝棒,克服高水溫瓶頸,使海木耳在炎熱的夏天可持續生長並固碳。團隊藉過濾系統抽取養殖廢水,再注入海藻養殖池作為添加營養鹽,緩解了水質優養化問題,也成功提升海木耳固碳率。洪慶章表示,海藻經濟價值高,過去台灣水試所和漁民養殖海木耳和海洋龍鬚菜、海葡萄等大型海藻多作為食品、健康飲料等,大體積固碳研究甚少。團隊成功以數個6噸至17噸的大體積海水養植,每周可採集約50至80公斤的海木耳,不僅成為食物、產品原料,也具備顯著的固碳能力,可投入海洋減碳,力抗全球暖化。洪慶章說,台灣年碳排2億9000萬噸,目前森林、海洋與溼地碳匯加總不足以達到碳中和,海木耳有顯著的固碳效果,值得推廣。圖/中山大學提供研究團隊去年底已在澎湖進行海上測試,今年將投入更多研究,要從台灣的500種海藻中找到更多固碳高手。 前一篇文章 減輕家長負擔 南市將全面延長公幼課後留園時間 下一篇文章 文化傳承 高市客語沉浸非營利幼兒園3月啟用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4【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2025.09.0709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10【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2025.09.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投身特教35年 李添焜獲師鐸獎低頭滑手機恐傷頸椎 醫籲3招緩解公益游泳教學 偏鄉學童樂開懷創意操偶說故事 動物演繹人生哲理吃番茄、花椰菜 有助保養攝護腺矽谷機器人競賽 林園國小奪5金1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