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小說家蔡秋桐 詩文、影像集雙書發表

曹麗蕙 |2023.01.17
905觀看次
字級
國立台灣文學館今天舉行《蔡秋桐影像集》、《蔡秋桐詩文集》雙書發表會。圖/台文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由國立台灣文學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雲林縣政府三方攜手合作,投身政治、社會運動的「保正作家」蔡秋桐作品集《蔡秋桐詩文集》、《蔡秋桐影像集》雙書問世。

台文館副館長蕭淑貞說,雙書經史料增補等艱辛歷程才得以圓滿輯印,今日也得知好消息——在雲林縣政府與林文彬議員的促成下,蔡秋桐文學館將於4月中旬開幕。期待未來蔡秋桐文學館加入文學館家族這個具串聯性、整合性的組織,與台文館一同發展與提升更多元的服務。

台文館表示,蔡秋桐(1900-1984),出生於今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是日治時期重要的小說家,對於新文學與漢詩皆有投入,是漢詩社團「褒忠吟社」與「元長詩學研究社」重要成員,也曾參與文協、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戰後因涉及「台灣省工委會雲林地區組織陳明新等叛亂案」被捕入獄,出獄後逐漸淡出地方政治。

台文館指出,雙書整理、編纂蔡秋桐歷年最完整的詩文作品與影像資料,《蔡秋桐詩文集》收錄完整漢詩、新詩、俗諺、隨筆、小說、族譜、歌詞、座談會紀錄、年表。寫作多以台語進行,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口語性與時代性,可說是台語文學先驅之一;其曾在白色恐怖期間入獄,所留下的獄中詩作文件以及家屬親友寄送的書信,也是珍貴的時代見證。

《蔡秋桐影像集》則收錄個人文件,如畢業證書、奬狀、委任書、聘書等,以及蔡家與早期五塊村影像。橫跨1910至1970年代,具體呈現蔡秋桐各階段的生活、求學、政治與社會參與情況,同時也呈現台灣戰前、戰後的社會文化變遷,尤其是雲嘉平原農村社會的描述與記錄,具有產業史、地方史、宗族史的多重意義。

台文館表示,雙書的出版獲得蔡秋桐家族的信任,無私提供文書資料、蔡鴻儒等在地文史工作者協助判讀。以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18年執行「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所整理、掃描、分類的蔡秋桐文書數位檔案為基礎;台文館進一步接手整合規畫與編纂;雲林縣政府亦全力支持地方文史資料出版。

三方共同努力將蔡秋桐百年前的文學公諸於世,不僅可作為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要史料,更映照了台灣人戰前、戰後的精神史,於台灣文學史及雲林文學史均有其重要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