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公務貓」別驚訝,這其實不稀奇,警犬不就是公務員嗎?
英國內政部由於老鼠為患,文件常遭啃噬,1929年開始「雇用」公務貓。第一隻任職十七年,算得上盡忠職守;第二隻上任不到半年,就在附近的政府機關橫遭車禍。當時牠究竟是在「執勤」或「閒逛」,始終成謎。
這兩隻公務貓都叫彼得,因此第三隻就取名「彼得三世」。官方文件紀錄:「彼得三世行為古怪,需加強管教」,有一天牠差點闖禍,當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視察內政部,正要進入一間辦公室,官員發現彼得三世在門口踏墊「方便」,驚慌失措把踏墊扔出窗外。
不過,這隻黑貓相當受媒體喜愛,1958年還在電視露面。世界各地「彼得三世迷」寫信給牠,澳洲粉絲更寄來一個項圈送牠,但刻板的英國官員回信婉拒,說:「彼得三世是編制內的公務員,不能接受禮物饋贈。」
最初僱用公務貓時,內政部要求編列每天一便士的預算,以「維持一隻有效率的辦公貓的生計」。內政部的理由很特別:編預算不是因為貓食不夠,而是太多。因為有了貓,許多愛貓的公務員上班會帶貓食來,結果貓被餵得太飽,反而影響工作效率。所以要專款專用,私人不許餵。
財政部批准預算後,許多地方機關也相繼跟進,錄用公務貓。一個財務官員在檔案中寫道:「這些用來捕鼠的寵物,只要別繁衍得和老鼠一樣快,我們就得奉上食品和牛奶。」
直到一九八○年代,公務貓職務才裁撤。末代公務貓叫佩塔,在一位內政部官員家中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