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部落族人返穀 中山大師生種魯凱好茶、小米 王淑芬 |2023.01.05 語音朗讀 16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響應2023聯合國國際小型穀物年計畫,帶魯凱好茶、小米種源回到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部落耕種,盼修復粟作生態系統。圖/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原鄉部落有原生種好茶及小米,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響應2023聯合國國際小型穀物年的計畫,3度帶魯凱好茶、小米種源回到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部落耕種,希望在小米種源的原生地進行傳承與粟作生態系統修復。響應2023聯合國國際小型穀物年(2023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llets, IYM 2023),中山大學研究團隊與重視原民小米文化人士還舉辦「返穀,為世界開門」活動,於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部落(即古茶布安),攜部落族人一起宣示要為修復好茶小米生態環境而努力。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劉世慧與教授楊遠波指出,粟(小米)是台灣原鄉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部落文化發展的核心。研究團隊受託執行執行「大武山山林生態智慧調查-以粟作文化生態系統為例」計畫,研究屏東及台東魯凱、排灣、卑南等族的粟作農業系統生物多樣性並紀錄、盤點粟作文化傳統山林生態知識。團隊積極採集保存原生小米種源、分類研究及推廣。計畫與聯合國國際小型穀物年呼籲小型穀物保存與推廣小型穀物,因應全球環境變遷的精神契合。團隊為保存及推廣魯凱小米種源及復耕已3度帶魯凱好茶、小米種源回到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部落耕種。圖/中山大學提供劉世慧說,好茶部落不僅留下豐富的魯凱族文化,還保有原住民小米品系最高的多樣性,在部落歷經多次遷村後返回舊好茶整地、播種,有其特殊的意義。研究團隊也攜手國小師生、好茶社區發展協會、禮納里重視小米文化的原住民朋友舉辦「返穀,為世界開門(Let’s millet: opening the door for the world)」活動。他們在跨年時回到古茶布安,於部落林間告別2022、迎接2023年的朝陽,象徵新年的起始,並帶領同學採收、整地、播種,在小米種源的原生地進行傳承與粟作生態的修復。圖/中山大學提供研究團隊指出,活動過程,小朋友唱古調作為部落耆老迎賓的回禮,顯示文化認同及傳承的特殊意涵;「這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延續」,盼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小米文化及生態的多樣性。 前一篇文章 全國語文競賽締佳績 台南163位師生獲表揚 下一篇文章 台日學生漫畫插畫大賽 大葉多媒體學程奪金獎 熱門新聞 01陸建匈塞鐵路 塞國段全線通車2025.10.0502全球佛光人 雲端共識和諧和平2025.10.0503埃及熱氣球映門農巨像2025.10.0504以愛育才 20教師獲頒星雲教育獎2025.10.0505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6高市早苗 電視台主播邁向首相寶座2025.10.0507虎頭埤風景區 推動纜車BOT案2025.10.0508心保和尚闡述《八大人覺經》修行是生命最好的投資 2025.10.0509【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52025.10.0510【人間行者心】感恩茶會 一場殊勝的相遇2025.10.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防秋冬雙煞 左流右新一起打鷹揚禮納部落佛光鏟子菩薩 深入重災區清淤用手當主角 Kiss & Cry10月登衛武營肚子哪裡痛? 腹部九宮格助判斷佛光山大雄寶殿修繕上梁 人天同慶祈盼2026年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