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政府2022年超徵4500億元稅收,「還稅於民」話題近日受熱議。婦產科醫學會指出,2022年出生數跌破14萬大關,僅約13.8萬人出生,是1945年後最低。
內政部去年12月初曾公布,去年前11個月累計僅約12萬6千多名新生兒出生,減幅達到9.2%,目前尚未公布去年整年的出生數。
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黄建霈表示,醫學會並無另外統計,也是以官方公布資料為主,但預估2022年應為1945年後最低,全年僅13.8萬至13.9萬名寶寶出生。
台灣出生率穩坐全世界倒數前3名,目前確定韓國出生率更低,日本比我們高。
他表示,研究顯示,每增加1%GDP投入於備孕、懷孕、生產、產後育兒等友善生育環境的建設,就能提高千分之0.2的出生率,如果要提高千分之1的出生率,就要增加5%GDP投入於此。
無奈的事,政府目前投入於建構友善生育環境的GDP比例,連1%都不到,出生率吊車尾也只是必然的結果。
他表示,在他母親的年代,女人大約22、23歲就結婚生子,但現在平均32、33歲才結婚,晚結婚,生小孩也晚,就算願意生育,適合生育的年齡也被壓縮到少少幾年。
再者是,不願意生育的人愈來愈多。他表示,以前的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生小孩的人面臨比較大的社會壓力,現在觀念不同了,長輩催生也催不動。
韓國去年就有650家小兒科診所關門,台灣預期5年內有40間大學會關閉,幼兒園倒閉潮會更早就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