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樂】想像「有朋」

文/南鵲 |2022.12.29
771觀看次
字級

文/南鵲

讀古書,最麻煩也最有趣的地方,往往不是生難字詞,而是清淺的語彙。古人行文簡練,詞意古今有別,古文所鑲嵌進的歷史、政治、經濟等情境,又未必為今之讀者所悉,遇生難字詞尚且警醒,見清淺語彙不免鬆懈。似通非通,讀過就算了事。目光淺淺犁過一行行文字福田,錯失於不起眼處深挖得寶的福分。

但讀書總是有福的。他時他日,初讀植下的種子結實,拔收之刻不意獲寶,另是因緣相濟的福會。一般讀者不必如專門學者執意追溯久遠前一字一句確解,反可從容取捨文本經歷代詮釋下增減的意涵。後者以歷時性取代逆時性,承繼一代代人對特定文本的解說,續之以再三重讀中昔我、今我交相輪替辯證。既不執著於唯一解,種種扞格無妨;偶然融會貫通,豐富對文本的體悟及想像,便稱得上法喜充滿了。

《論語》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就是很好的例子,受過制式基礎中文養成的現代人應該不會覺得難讀難懂:好友迢迢來訪,不正是件開心的事嘛。博通中西的清末怪才辜鴻銘英譯《論語》至此句,就是採如上思路: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不過,辜鴻銘將不遠千里而來的朋友進一步定位為「莫逆之交」(of congenial minds),也視「不亦樂乎」與前句「不亦悅乎」相比更高一層。

值得注意的是,在辜氏譯筆之下,這名朋友是「有所為」而來,只是為的並非聚斂所得的榮華,而是受個人修養及造詣感召。王京濤《西播「論語」回譯》認為,這「構成了一種推崇賢達與權威的文化圖景」。東漢《白虎通》則將「有朋」具體扣合孔子教學情境:「師弟子之道有三。《論語》曰,朋友自遠方來。朋友之道也。」毛子水《論語今註今譯》按此闡發道:「以『朋友自遠方來』為可樂,乃『教不倦』的氣象。」

然而,與其說這是把「有朋」之「朋」於字義上等同「弟子」,不如說是提醒後人,「朋友」、「弟子」兩種身分於教學情境中可並置、流轉,彼此擴充。由「師弟子之道」來看辜氏譯文,受感召前來之人目的更為明確,不只是單純造訪,還意在拜師。而師者就其所聞之道而言自是「賢達與權威」。

反過來由辜氏譯文來看《論語》所述師者弟子相處,尤其能體會孔子與顏淵相得之樂,以及後續喪徒之痛。如果「有朋」著重朋友面向,那麼「於吾言無所不悅」的顏淵無疑是最符合定義的「莫逆之交」。如果「不亦樂乎」有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那麼一己學問的精進與實踐不為他人所知或許還能無慍,亦徒亦友之樂難再卻是不能忍、不堪忍的人間至哀。「天喪予!天喪予!」只因那逝去的年輕生命無異另一個自己。

如此體悟,幾乎可確定是種想像,是種超譯。然則讀者與學者之別正在於此,學者從事實求真,讀者從自心求真。另一方面,這種想像並非純屬我執,這種超譯也非天馬行空,因為心境經閱讀拓展後,能容自我,更能容無數前人。讀一本書,讀書裡某一個詞語,這般曲曲折折,說麻煩是夠麻煩的了;說有趣,卻也有趣得不得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