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在2024年即將建城滿400年,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啟動一系列考古挖掘溯源行動,希望找到更多400年的軌跡,今年中與國立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合作,首次針對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蕭壠舊社」挖掘,共挖出4000多件古物,包括較少見的青銅鈴鐺等。
文資處表示,蕭壠舊社有豐富的口述傳說,但過去並沒有實際進行過考古挖掘,首次成果相當不錯,將與成大合作,整理已挖出的文物,在當地及成大進行展示,也將繼續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做持續的考古挖掘,讓西拉雅族的歷史有更多呈現。
文資處指出,台南400年的系列活動中,考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重點除了熱蘭遮堡所在的安平舊城區,還有就是西拉雅族舊社的挖掘,當時西拉雅族是台南這塊土地上重要的成員。
文資處與成大等考古團隊在佳里區成功路附近的農田進行挖掘,開挖前依據西拉雅的傳統祭拜祖靈;文資處表示,會擇定在當地,主要是根據文獻紀錄,當地可能為蕭壠舊社主要活動範圍,總共開挖4處探坑。
過程中出土大量貝塚,應該是當時西拉雅族人食用後丟棄、堆置而成,顯見當地確實有生活的痕跡,並挖到數顆青銅鈴鐺,考古團隊表示,青銅鈴一般用來作為裝飾物及服裝配件,曾在南科園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鈴鐺的出土,不只有助於西拉雅傳統服飾的研究,更因為台灣本地不出產青銅,成為過往西拉雅族與外來者進行貿易的實際證據。
此外,除了發現貿易交換來的硬陶器,還有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也有不少玻璃珠及梅花鹿的骨頭出土。
文資處表示,這項考古行動的另一個重點,是邀請西拉雅青年與當地民眾參與,藉由實際的挖掘,讓當地人有機會了解、說出自己的故事,考古團隊特別從最基礎的開挖技巧教授,參與者在腰痠背痛之際,看到文物一件件被清理出來,也都有滿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