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今年入侵烏克蘭,讓瑞士上世紀挖掘的地下堡壘再受關注。圖為示意。圖/123RF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今年入侵烏克蘭,喚醒歐洲人的戰爭記憶,也讓瑞士上世紀挖掘的地下堡壘再受關注。在阿爾卑斯山區的斷崖絕壁或農村草地,底下都可能潛藏瑞士人捍衛中立地位的祕密基地。
美國新聞工作者暨YouTuber哈里斯(Johnny Harris)近日上傳標題為《為何瑞士有37萬4142個地堡(可能不只)》(Why Switzerland Has 374,142 Bunkers 〈and likely more〉)的影片,介紹瑞士二戰時期為維持中立而挖掘的山中坑道,以及地堡與中立地位在俄烏戰爭背景下的新意義。
哈里斯走訪瑞士最大地堡,這裡的入口處牆厚2公尺,內部迷宮般的通道總長8公里、空間達3萬平方公尺,並配有大砲、淋浴裝置、寢室、醫院及發電機等裝備。
他說,瑞士人早在1800年代就嫻熟開山之道,高超的挖掘本領在1940年代剛好派上用場。當年瑞士北有德國、南有義大利,被法西斯政權包夾。想維持中立的瑞士開始鑿山建堡壘,把這些地堡蓋得「到處都是」。
軍事歷史學家堯恩(Rudolf Jaun)在影片中說:「1940年夏天,法國被打敗,瑞士就此被軸心國包圍,打造堡壘是緊急應變之道。」
俄羅斯今年入侵烏克蘭,讓瑞士上世紀挖掘的地下堡壘再受關注。圖為示意。圖/123RF
假民宅當掩體 穀倉內竟藏大砲
哈里斯在崇山峻嶺間尋找非天然侵蝕的孔洞;在無人機鏡頭中,偽裝的崖面暗藏槍眼、俯視才能窺見的崖底基地一覽無遺。還有一棟瑞士民宅乍看並無異狀,但牆上窗戶竟是漆上去的,這棟建物也是地底坑道的一部分。
青草遍地、牛鈴叮咚響的山區農村也藏有玄機。哈里斯走訪山區一座穀倉,大門一開,出現一支射程達21公里的砲管,同村共有4座這樣的穀倉地堡,並以地下坑道互通。
事實上,瑞士地堡的著眼點在於向希特勒(Adolf Hitler)與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暗示,若想跨越阿爾卑斯山區把德國、義大利連成一氣,代價將極其高昂,哈里斯形容,這就好比「把防禦當成嚇阻」。
這些防堵希特勒的山區地堡戰後紛紛除役、廢棄或私有化,改建成博物館、養菇場或旅館,但透過挖地堡來維持中立的概念已深植人心。隨著全球進入冷戰時期,瑞士人仍選擇向下挖,來為核戰末日做準備,只是把目標從山地改為城市。
影片介紹,1960年代,瑞士頒布地堡屬於人民權利的法令,除規定建造方式,還要求在新舊建築物增建地堡,瑞士政府會負擔約7成的成本。如今瑞士還有專為地堡製造床鋪、乾式馬桶、通風裝置等設備的工廠。
前線民眾恐戰 地堡數量受關注
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亭下令派兵入侵烏克蘭,當戰事逼近烏國首都基輔,250萬平民霎時身處前線,加深人們的恐戰心理。瑞士政府與民眾現在再度關注起地底掩體是否夠用。
擁有瑞士最大地堡的艾瑞克(Eric)表示,俄烏開戰後,他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德國的電話,詢問能不能在他的地堡租房間。
地堡設備公司Mengeu執行長辛格(Christoph Singer)也說:「我們今年3月賣出的馬桶數量,比2021年全年加起來還多。是的,這是烏克蘭戰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