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醫師張晉賢 組樂團公益巡演 文/蔡怡真 |2022.12.27 語音朗讀 72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由張晉賢(前排右1)組成的微微風樂團,成員來自不同行業,上月於樂山教養院的院慶活動上演出。圖/取自微微風臉書 張晉賢秀出孩子畫作為主的帆布背袋。圖/黃義書中醫師張晉賢用一把木吉他讓愛串聯,希望像和煦微風般,把音樂種子吹進每個人的心中。圖/黃義書張晉賢在傻瓜劇團賣力扮演大野狼。圖/張晉賢提供長年治療小病童,張晉賢(左1)與家屬都成了好朋友。圖/張晉賢提供 文/蔡怡真「你看,我不是說假的耶!我剛請祕書幫我調動一個診,就是想再花點時間學吉他,音樂教室都找好了……」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 ,一臉認真的秀出音樂教室的傳單,向記者解釋。「你不是組了微微風樂團了,就好好的當主唱就行了」。「不行,我的吉他太爛了,光唱歌就不能跟我的夥伴有互動」。3年前,為了有更好的演出,張晉賢堅持要挪動門診再精進音樂路。因為他始終認為學習新事物,可以分享、感動更多人,這與年齡沒有任何關係。而上個月微微風樂團在樂山教養院的院慶活動上表演,至今已完成22場演出。59歲、喜歡唱歌的張晉賢年輕時與吉他手好友蔡育呈組成「小五小六」雙人組合,重溫民歌時代。「微微風,風微微,透過和煦微風把音樂種子種在每個人心田上,希望用愛灌溉與守護關心這個社會,願像微微風湧起舊夢,讓大家如沐春風、讓愛飛揚。」這是微微風樂團成立初衷。微微風是由七位熱愛音樂的政大EMBA跨屆學長姐組成,團員來自不同領域,工作之餘,以吉他、薩克斯風、口琴、木箱鼓等樂器,主要安排到安養院、老人院、身心障礙團體「巡演」,希望透過大眾耳熟能詳的曲風與聆聽者共同回憶舊時光。創立劇團 娛樂偏鄉學童微微風樂團是張晉賢近年的重心,但8、9年前,他在政大EMBA進修時成立了「傻瓜劇團」,是創始人之一,開始將兒童劇碼宅配到偏鄉小學,也曾到離島演出。這些公益活動,幾乎與醫師的角色同等重要,這也是他下半場最大的夢想。「傻瓜劇團」成員有300多人,大家依據各人的專長負責不同專業,「編劇、攝影、團歌、道具我們都自己來,我們是以非專業挑戰專業,一切都利用自己的資源來做社會公益,這樣才有意義。」會有這些不算輕鬆的夢想,緣自於從醫的路上有太多無奈及無法改變的事實,也開啟他想用不一樣的方式醫治「人心」。關懷社會 醫師職業責任張晉賢的主要病人都是需要長期復健的重度腦性麻痺或發展遲緩、學習障礙的小病人,家長們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見不到孩子的未來,張晉賢看到家屬的困境,想要給這些家庭多點信心的養分,於是開始做點不一樣的事。「有一天我就跑去學校看一個腦麻學習障礙的病童,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特教班老師一見陌生人,還以為我是詐騙集團,怎麼有可能醫師會跑來班上看病人?」「我常認為企業有CSR(企業社會責任),醫師也要有職業責任,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而照顧患者的家人也是醫師的責任。」他把本分做得極好,只是把救人這件事往外擴到無限大。在旁人看來,人稱「賢醫」的張晉賢,或許比較像「閒醫」,因為沒見過外務這麼多的醫師。但他強調要跨領域,才能開啟天賦的另一扇窗。 鼓勵病童當主角 籌辦畫展助圓夢 活力十足的張晉賢,曾經擔心醫師老爸會罵他「不務正業」,回憶當年告知老父自己在搞這些公益活動時,沒想到老父毫不猶豫舉手贊成,還告訴他「人生沒什麼好爭的,快樂就好。」為給腦麻或發展遲緩的孩子及家屬多點信心,張晉賢有空就往學校跑,孩子不會寫卡片感謝老師,他幫孩子寫教師節賀卡;耶誕節就自己帶著禮物到特教班與師生分享。這些看似醫療以外的事,張晉賢反而認為是治療的一環,「醫療科技有限,愛與關懷無限」。愛管閒事的張晉賢,幾年前還曾幫一位就讀國三的「老」病患陳同學辦了場畫展,這位病童國小三年級時因腸病毒,留下後遺症右手癱瘓,輾轉找到張晉賢針灸復健,為讓孩子紓壓也重建信心,他鼓勵內向不多話的陳同學繪畫。「這類小孩學習上很弱勢,又有點自卑,只要能讓他們發揮所長,我就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有機會當主角,孩子的父母不敢相信女兒的作品可以辦展覽」,為此張晉賢跳下來策展,在台北光點幫陳小妹妹開了畫展圓夢。這件事還有後續,學校在獲知這個感人的醫病故事後,推薦陳同學參加「2019總統教育獎」,終讓陳同學成為5位教育獎得主之一。張晉賢在診間滿臉笑容的談論此事,秀出孩子畫作為主的帆布背袋時,可以體會醫病同心就是這種溫馨感覺。談起父親,張晉賢表示,80多歲的父親幾年前過世,但一直是他終身學習的榜樣,「過世前還學會用智慧型手機,也會下載影片觀看,父親不斷學習的精神也影響了我」。看淡名利 盼當石頭激漣漪張晉賢原本念中國醫藥學院的藥學系,後來再考上學士後中醫,當中醫師後,為了要跨領域學習,就去念了最難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跳出中醫的窠臼。EMBA畢業後,張晉賢又在台大公衛學院念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我常告訴我的主治醫師們,跨領域學自己所缺的部分,茫然不知要做什麼,就去學習吧。」這幾年張晉賢也看見不少同僚在診間倒下,對於名利更是看淡,他不斷強調,「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已過了大半場,更應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在眾人爭先想當鑽石的年代,張晉賢反而不希望自己是鑽石,而是顆石頭,所做的事擲於湖裡會引起漣漪,播送更遠,學習不同領域,就能激起不同的漣漪。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中年直播主陳志忠 善用科技教畫 下一篇文章 從王永在夫人 到知名畫家 周由美嚮往自在 鍾情寫意水墨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7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8【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