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AI、演算法 打造自癒功能 將運用在太空領域 類海星機器人 受損可自我修復

編譯/韋士塔 |2022.12.24
2534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科幻電影《魔鬼終結者》中,可以自我修復的機器人,即使受到衝擊甚至穿刺,仍可倖存;它們能在受傷後自我檢測並立即修復;如今,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工程師,正試圖重建這種非凡的能力。

研究團隊已創造一種類似四足海星的小型軟組織機器人,它能檢測何時、哪些部位受損,並自我修復。參與這項研究的謝菲爾德(Rob Shepherd)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刺破機器人的一條腿後,機器人可以迅速檢測到損傷,並修復切口。  

謝菲爾德教授表示:「我們的實驗室一直致力提升機器人的耐用性及敏捷程度,這樣它們就能運行得更久,並具備更多能力。機器人運行的時間愈長,就會累積損傷,因此我們也不斷思考,如何修復或處理這種損害。」

謝菲爾德教授指出,目前它們開發的海星型機器人體積約5吋長,還不到堅不可摧的程度,但構造與人體肌肉相似。他說:「遇到燃燒、酸或高熱時,這種機器人還是會被破壞,因為組織的化學性質已遭改變。然而,遇上物理方面的損傷,例如:穿刺,我們的機器人有很好的自癒能力。」

研究團隊依據外型把這款機器人稱為「X形機器人」,他們表示,機器人可以像海星一樣爬行,原理則是其身體內的壓縮空氣。

為了發揮自我修復作用,機器人須具備識別出受損部位的能力;因此,研究人員使用光纖傳感器及LED燈,能夠檢測機器人表面的微小變化;在光纖傳感器,LED光透過稱為光波導的結構發送,該結構將光束引導至特定方向。機器人組織還有一個光電二極管,它可以檢測光強度的變化,以確定材料何時何地發生變形。

這些傳感器與包含氫鍵的聚氨酯脲(urethane-urea )彈性體結合,成為機器人的「皮膚」;一旦遭到切割,其暴露的側面會產生化學反應,引發連鎖聚合物鏈的重組,從而使其癒合。依據其特性,研究人員把這項偵測及修復技術稱為「用於動態傳感的自我修復光導」(SHeaLDS)技術。

在初步實驗中,研究人員把機器人的一條腿刺了6次,機器人均能順利檢測到損傷,並在大約1分鐘內自我修復並繼續移動。此外,機器人還能根據感知到的傷害,自動調整行進方向、速度,有如動物對危險的逃避反應。

研究團隊已把最新實驗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報告指出,接下來的目標是把機器人與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演算法整合,這種演算法,能識別恐造成損壞的不同事件。

謝菲爾德教授表示:「結合AI技術後,SHeaLDS技術將可奠定開發更耐用、適應力更強機器人的基礎。在容易受損的環境,這種功能特別重要,例如:太空服或太空中的設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