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是發展航太產業的關鍵,是目前最堅硬的材料。 圖/美聯社
譯/韋士塔
製作各種機器、器件、結構所需的物質稱為材料,其優劣通常取決於強度、延展性、韌性;強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延展性代表材料受力斷裂前變形的能力,這兩種特性,則構成材料對抗斷裂的韌性。
美國的研究人員研究高熵合金(HEA)材料時發現,由鉻(Cr)、鈷(Co)及鎳(Ni)製成的新型鉻、鈷、鎳金屬合金CrCoNi,是目前已知最具抗斷裂特性的堅硬材料;不僅如此,這種合金在超低溫環境下,甚至會具備更高的強度與韌性,代表這種材料具備許多潛在用途,例如:在外太空等極端環境使用。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高級合金理論與開發主任、冶金學家喬治(Easo George)表示:「當你設計結構材料時,你希望它們既堅固又具有延展性及抗斷裂性,但通常無法兼得。不過,鉻、鈷、鎳(CrCoNi)合金卻兼具異常高的強度與延展性,並且在低溫下變得更硬。」
喬治與柏克萊國家實驗室(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的機械工程師瑞奇(Robert Richie)合作研究HEA材料。目前使用的所有合金,都以某一種金屬為主,添加的其他金屬較少,但HEA的每種組成元素的數量相當,這些平衡的原子配方,似乎賦予了這些材料在受力時,具有極高的強度及延展性的組合。
喬治與瑞奇在刊登《科學》(Science)期刊的報告表示,合金CrMnFeCoNi(鉻、錳、鐵、鈷及鎳)的強度與延展性,在低溫下不受影響,這個特點與現有的大多數材料相反。經過深入研究,他們更發現這種合金的一種衍生物CrCoNi具有更卓越的特性。
為了測試這種合金材料的極限,研究團隊在超低溫的液氦溫度環境,利用中子衍射(neutron diffraction)、電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及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等技術測試,觀察讓材料裂開並測量導致斷裂所需的應力,並查看樣品的晶體結構。
測時結果顯示,CrCoNi合金的韌性,在-253℃仍保持穩定,且韌性達到500MPa-Sqrt(meter)。瑞奇解釋,在相同單位下,矽的韌性為1,客機使用的鋁製約為35,品質最好鋼材約為100,因此500是個極為驚人的數據。
喬治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讓人們更了解CrCoNi合金的內部機制,包括CrCoNi如何以特定順序引發一系列原子相互作用,在低溫環境呈現高韌性。這不但讓CrCoNi合金及其HEA距離應用於特殊領域又邁進一步,並且能促使材料科學界重新思考有關物理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
研究團隊的下一步,是找出這種材料的潛在應用領域;儘管CrCoNi的製造成本很高,但很可能被用於外太空等低溫環境。研究團隊也將繼續尋找其他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耐腐蝕、耐低溫、耐高溫、無磁性等特殊性能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