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醫療匱乏 疫情高峰之際恐難因應

 |2022.12.23
885觀看次
字級
圖為12月21日中國河北省涿州市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的急診室已滿。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面對防疫鬆綁後海嘯般的疫情,醫療資源匱乏的中國農村令外界擔憂。中國媒體報導,目前農村發燒門診病患已大增逾5倍,基層衛生院卻缺乏退燒藥,一旦染疫高峰到來,恐難以因應。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長期關注中國農村的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表示,中國鄉村防疫不可預期之處,在於農村人口高齡化程度更深,且脆弱人群較多,新冠重症率較高,對醫療資源將造成衝擊。

報導表示,春節返鄉潮尚未完全到來,但疫情已「快人一步」,從一線城市蔓延到四五線城市,乃至於廣大農村地區。

河南省濟源市某偏遠山區鄉鎮衛生院醫師張雨茜(化名)直指,他們平時單日就診量可能只有10、20人,現在光是發燒門診就有50、60人就診。

她表示,最近4、5天就診的發燒病患中,有8至9成都是新冠感染者,院內甚至已出現醫護人員大規模群聚感染。最直接的困難是沒有藥品,現在只有少量退燒藥「布洛芬」,以及醫院自製的中藥可提供給村民。

她還表示,院內的快篩試劑庫存也不多,目前約剩500多份,不知道用完了該怎麼辦。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彭劼指出,中國農村地區由於老人和兒童多、醫療資源匱乏、科學治療意識差等原因,農村地區防疫可能面臨諸多挑戰。

報導指出,張雨茜的衛生院距濟源市區約50公里,戶籍人口約3.5萬人,但常住人口僅約3000人。各地因疫情爆發,加上年關將至,很多旅居外地的當地人開始返鄉,導致發燒門診就診量快速增加,顯示疫情已開始蔓延,尚未達到高峰。

據報導,上述情況普遍存在於中國農村基層,貴州省多名鄉鎮衛生院院長反映「藥品特別缺」。

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某鄉鎮衛生院院長馮化(化名)表示,雖然上級在優化防疫新10條發布時,就要求聯繫藥商進貨、備貨,但廠家一直發不出貨。

圖為12月21日中國河北省涿州市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圖/美聯社

山西省運城市某農村1名婦女透露,現在全村陽性病例很多,全家人都染疫了,但村裡沒有衛生室,隔壁村才有。她的外婆日前到隔壁村衛生室打點滴時,發現裡面都是發燒打點滴的患者,但只有1名70多歲的醫師接診。

馮化直指,鄉鎮老人本身抵抗力就差,慢性病也多,且部分人沒有接種疫苗,整體風險更高。當感染總量大增後,肯定會衝擊醫療資源。

圖為12月21日訪客在中國河北省涿州市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急診室等候。圖/美聯社

貴州畢節另一家鄉鎮衛生院院長表示,他所在的鄉鎮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接近5%,隨著疫情愈來愈嚴重,老年人救治肯定是一個難點。

張雨茜擔心,農村老人防護意識比較差、又愛聚集,一旦疫情進入村莊,很可能一下子破防,疫情傳播的速度將難以控制,且他們基本上不買新口罩,可能半年甚至1年才會換1次。

製氧機是中國疫情爆發後,各大醫院必備的急救設施。據報導,貴州省西部某村衛生室負責人孟浩(化名)指出,整間衛生室只靠他一個人維持運轉,他自己花了人民幣3000多元(約新台幣1.35萬元)買了1台製氧機,在病人出現緊急情況時可以使用。

圖為12月21日訪客在中國河北省涿州市涿州醫院裡等候。圖/美聯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