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圖書館研討法華經 佛光山與談

人間社記者黃素璇倫敦報導 |2022.12.23
1259觀看次
字級
倫敦佛光山住持妙多法師(左)與泰瑟教授交流、分享佛法。圖/倫敦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記者黃素璇倫敦報導】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及香港北山堂基金,攜手合作的「數位化《法華經》手稿項目」終於圓滿,為歡慶這項跨國際及領域的成就,大英圖書館十五、十六日舉辦學術研究會,以「《法華經》一部佛教寶典的教義、傳承及物質文化」為主題,特邀學術界、宗教界及藝術界代表,齊聚一堂,透過經典的緣起、翻譯、流傳、要義及敦煌石窟畫像等,帶領逾二百位與會者展開「法華經之旅」;倫敦佛光山是唯一受邀發言的宗教團體,住持妙多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青年總團妙慧講師彭寶珊,分享生活中實踐佛法獲嘉評。

「這是讓人振奮及值得驕傲的時刻,我們為歷史悠遠的《法華經》開啟了數位時代。」大英圖書館執行長羅利基廷表示,這次的使命是透過數位科技,提供大眾方便、免費搜索經典,也讓《法華經》手稿得以傳承。《法華經》手稿數位化為國際敦煌項目最重要項目之一,整個過程漫長及挑戰重重,感謝團隊的願力及努力,讓大家見證了這歷史性的時刻。

佛陀降誕人間  開示悟入 

主題演講邀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佛教研究和宗教學教授泰瑟,以「《法華經》,創建佛教經典」為題,探討經典緣起,從學術視角分析《法華經》是如何被理解為永恆不朽的真理;教授圖文並茂,利用大英圖書館及其他的收藏品,包括敦煌石窟畫像,深入《法華經》對中世紀中國文化藝術的影響。

《法華經》云: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引導眾生以「開」、「示」、「悟」、「入」佛知見,佛法要解行並重。《法華經》教義要如何實踐於生活中呢?妙多法師及彭寶珊權巧的引用《法華經》裡的譬喻,結合自身經驗分享,獲得與會者熱烈回響。兩人一僧一信,詮釋佛教的平等思想,說明秉持信、願、行,出家在家一樣能修行。

人人本具佛性  扎根信仰 

妙多法師分享自己的出家因緣,以及弘法經驗,說明佛陀證悟時發出人人都具有佛性的宣言,「《法華經》也明確的告訴我們說,成佛是修行的最終目標」。

彭寶珊則分享初入職場時,她面對繁雜的人事物,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主張的「我是佛」,啟發與陪伴她更有智慧面對。她引用〈藥草喻品〉分享菩提園三歲小菩薩,把課堂中學習到的「慈悲」帶回家,並在媽媽指責他時,善巧提醒媽媽待人要慈悲,非常生活化的分享,獲得了與會者的共鳴。妙多法師也分享了星雲大師倡導的「三好運動」及「人間佛教」理念。

為期二天的研討會,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哈里森分享《法華經》各語言的翻譯及版本;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館策展人鐘子寅分享「法華經及其美術」展覽的籌備及特色;敦煌研究院的駐院學者施密特主講「圖像、文字和儀式的交匯點:莫高窟壁畫中的《法華經》」;大英圖書館團隊分享數位化《法華經》的心路歷程、挑戰及收穫,多位學者專家從多元角度探討這部經中之王。

與會者也藉由問答環節與演講者做交流,大家期許數位化能讓《法華經》更廣泛流傳,讓更多有緣人親近佛法,並效仿〈法師品〉中所說的,以受持、讀誦、解說和書寫來行持《法華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