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首增土水修造技術匠師

曹麗蕙 |2022.12.23
524觀看次
字級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新科人間國寶出爐!文化部公告新增三位「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包括「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並新增登錄「土水修造技術」,認定保存者為李清海、蘇清良,至今國家級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已達十項十六位保存者。

新增登錄的「土水修造技術」,包含兩個系統,一是漢式傳統建築,包括整地、打地基、砌築台基、砌牆(磚、土、石等)、立門窗、鋪瓦、抹灰、作脊收規、灰泥雕塑裝飾;二為和洋式近代建築,除了漢式傳統建築,還包括洗石子、拉線板,以及水泥、灰泥為材的相關技術,為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建築群等有形文化資產,進行保存及修復不可或缺的技術。

文化部指出,經認定為「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為金門縣人,他師承中國大陸同安師傅,能完整掌握土水作業相關規制及禁忌,對於磚石牆身的砌築能力高,風格樸實、沉穩,灰漿運用亦遵循古法,恰到好處;瓦作鋪設、脊頭圓規線條和緩圓融,翹脊曲線簡潔明快,對金門地區傳統建築風貌維護貢獻甚大。

另一位「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蘇清良為高雄市人,專擅傳統竹筒屋(竹籠屋)、土埆厝、漢式大厝、民居、寺廟、洋和建築的地基、主壁、屋脊、屋面蓋瓦、灰泥裝修、灰泥線角修飾的施作及知識技術,能因應各場域施工現況,製作各種土水修造技術工具。

徐明河  師承洪派五虎將門下

「剪黏泥塑技術」是台灣傳統建築深具特色的裝飾工藝,融和堆花、灰塑、鑲嵌、陶藝、彩繪等手藝,製作時必須先以鋼筋、鐵絲、龜甲網、磚等為骨架,並以灰泥塑形,再用剪裁成小片的各色陶瓷片或玻璃片黏貼、嵌插於其上,部分人物頭像另以陶土塑燒後嵌入,組裝成熱鬧的人物齣頭、吉祥花鳥瑞獸、亭台樓閣等題材,色彩鮮豔繁複,最後加以裝飾整修而成。

文化部表示,經認定為「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為桃園市人,師承洪派五虎將姚自來門下,是第三代傳人,他承接紮實的技藝,人物、花鳥、亭台樓閣、堵頭裝飾及各類走獸等無一不精,技巧嫻熟,皆有一定水準,可獨立完成寺廟剪黏之各項工作。

徐明河一九九八年開始,即以古蹟修復為主業,所有剪黏工法、工序、工料,包含養灰等備料程序,均堅持手作傳統,誠屬難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