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偲璇在《藝境無界》時而是真人2D影像、時而動捕3D虛擬角色、時而真人4D立體影像,呈現媒體匯流的跨平台發展特性。
圖/藝境無界提供
為鼓勵業界善用科技,催生更多MIT(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的文化原生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降低製作門檻,文化部去年打造IP內容實驗室與4DViews攝影棚,盼為台灣文化作品跨域改編帶來更多可能性。
「IP內容實驗室虛擬攝影棚」委託工研院維運與技術輔導,4月起移交文策院接手。工研院服科中心執行長鄭仁傑表示,4DViews的建置,不僅是與國際最新技術零時差接軌,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內容創作者一個截然不同的說故事工具,「透過高擬真的動態立體模型,主角和觀眾之間的界線被打破了,故事的場景是3D立體的,故事主角也是3D立體真實拍攝,觀眾彷彿可以真實走進故事場景中,體驗故事情境。」
他說明,觀眾改變視角觀看內容創作者設計的故事情節,就是現在最熱門的沉浸式體驗,「這樣的內容未來也會產生創新的商業模式,為文創產業帶來新的機會。」
360度身段觀摩 傳承學習
4DViews在全球已有許多應用案例,主要應用於電影、MV音樂影片、廣告、虛實舞台展演、VR/AR虛實互動等領域,但其實4DViews在動態保存傳統藝術、民間技藝,活化無形文化資產上也能做出貢獻。
鄭仁傑分享,4DViews動態立體捕捉技術,擷取真人動態立體模型,利用其360度全視角,可任意切換、旋轉、縮放、複製的特性,可製作出在傳統拍攝上難以取鏡的視角影像。他舉例,工研院辦理的「創IP秀4D實驗計畫」中,愛迪斯科技就記錄歌仔戲國寶廖瓊枝老師的歌仔戲橋段,「當廖老師身段記錄建立模型後,學生不僅可觀看正面的手部動作、臉部表情,還能透過手機轉動模型,轉到背後看老師的腳步怎麼踢,做更深度、細膩的學習,讓國寶級藝師的技藝傳承得以保存下來。」
工研院與文化大學合作的《藝境無界》,以新生代歌仔戲演員黃偲璇為主角,她也分享,過去在學習前輩身段會透過影像模仿,但通常只能觀摩到正面,透過4DViews技術,就能360度觀看到更多細節。而她在《藝境無界》中佐以舞蹈、歌仔戲小生唱念等4D影像,有助於更完整理解及學習歌仔戲的身段及技藝。
帶動研發 提供創作運用
好萊塢等級「動態立體捕捉技術」約一個體育館大,造價破億;台灣引進法國的4DViews系統是千萬等級,場地大小約12mx13mxH6m,搭配32隻攝影機進行物體動作補捉,人物大小限制為3mx3mxH3m。然而,台灣並非所有影音內容業者都有足夠的預算、經費運用如此高階的系統創作。
對此鄭仁傑表示,工研院不僅僅是引進4DViews系統,更計畫進一步把技術自主控制,「我們希望能帶國內科技業者研發規模約百萬元等級、近似4DViews的拍攝系統,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讓不同規模需求的台灣創作者有更多機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