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ulia Chou
圖/Julia Chou
文/簡麗賢
杜甫詩句上有:「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描述蝴蝶在花叢深處穿梭往來,蜻蜓在水面輕盈飛翔的畫面。在陽光普照大地時,我們可以欣賞某些蝴蝶如藍閃蝶,擺動璀璨閃耀的翅膀,構成大自然中美麗的景色。
陽光照耀下,藍閃蝶的翅膀為何會顯現璀璨閃耀畫面?這與物理光學的「干涉現象」有關,顯現光具有波動的性質。藍閃蝶的翅膀鱗片如同百葉窗,具有一層層很薄、近似微米到奈米尺度的結構,光線照射在鱗片時,從各層結構反射的光線,就像來自兩個狹小的縫隙同時發出光線,到達同一位置時,光線走的路程有差異,會有路程差,光學名詞為「光程差」,某些特定的光程差是光波長的數學關係,就會形成亮紋或暗線的干涉條紋,稱為干涉現象。因此當蝴蝶輕輕擺動翅膀時,光程差會隨之改變,因而觀眾的眼睛會看到亮暗紋快速變化的美麗效果。
光碟儲存 突破科技
科學家發明DVD等光學儲存資料的光碟片,是人類在儲存資料科技的突破。如果我們用雷射光照射處理過表面的DVD光碟片,會發現好多分散的光點,這是「光柵效應」,具有如同藍閃蝶的翅膀在陽光照耀下的效果。
別小看圓盤光碟,儲存資料的空間挺多。儘管DVD的直徑為12公分,但經過電子顯微鏡照相處理分析,我們可清晰看到光碟片的平坦盤面上刻有不同長度的凹洞,具有軌道。以DVD而言,其紀錄層上相鄰兩軌道距離很小,約為0.74微米,每個凹洞最小長度約為0.4微米,因此必須採用更短波長的雷射光才能讀取較密較小的紀錄資訊。因為DVD紀錄層上相鄰兩軌道距離和凹洞最小長度都比較早問世的CD來得小,所以單面單層的DVD儲存資料的容量比CD大。
光碟片為何能夠儲存資料檔?從物理光學「干涉現象」的概念說起,一片光碟又具有哪些結構呢?由上往下包含「印有文字圖樣的表面」、「表面保護層」、「刻有凹洞的金屬反射層」、「透明基板」。「表面保護層」是指保護下層刻有凹洞的金屬反射層,避免反射層遭刮傷。一般「刻有凹洞的金屬反射層」是雷射光讀取資訊進而轉變成數位訊號的地方,製作時一般採用蒸鍍金屬鋁。「透明基板」的材質必須能達到透光強、耐熱強韌且能保護反射層的功能,一般採用折射率1.6的塑膠製作而成。
光程差異 干涉資訊
使用光碟機讀取光碟片的資料時,入射光碟片的雷射光遇到平面或凹洞會反射。假如兩束雷射光,正好照射在金屬反射層的平面處,或同時照射在金屬反射層的凹洞處,兩束雷射光的反射光同步,稱為「同相」,它們的光程相同,因此產生的干涉為「建設性干涉」。如果有一束雷射光照在金屬反射層的平面處,另一束雷射光卻照在凹洞處,兩者的反射光的光程卻不相同,光程差正好相差為凹洞深度的兩倍,該光程差為雷射光波長的一半,就發生「破壞性干涉」,反射光顯得較微弱。
透過雷射光照射在金屬反射層的平面或凹洞處,產生不同強度的反射光,再經由「光檢測器」轉換成「電壓訊號」輸出,最後轉譯成反射光的強弱的數位訊號0及1輸出。
陽光下的光碟片,會產生像蝴蝶翅膀的繽紛圖樣,這是光碟片的反射層具有凹洞和平面處,經過陽光照射後,產生干涉條紋;轉動光碟片,因照射角度不同,干涉條紋的彩色圖樣也跟著變化。光碟片的設計原理運用物理光學的干涉概念,反射層的凹洞與平面結構,取法大自然,可說「以蝴蝶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