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水師精進古蹟修復 蘇清良列文化部「人間國寶」

王淑芬 |2022.12.19
1874觀看次
字級
蘇清良修復文資古蹟,好工藝獲文化部認定並公告新增為「土水修造技術」重要文資技術保存者。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16歲拜師學藝做土水修造,早期承做民宅起造,後來承接台北公會堂便展開20餘年的文化資產修復,文化部公告新增蘇清良為「土水修造技術」重要文資技術保存者,成為高雄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首位榮列「人間國寶」的保存者。

由於曾參與鐵道部修復工程的主要泥做匠師,後來鐵道部開幕當天還與太太被總統蔡英文接見,蘇清良感動地說了「我做土水,一輩子也沒想過會和總統講話。」

蘇清良司阜曾參與過的文資修復案例超過30件,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包含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國定古蹟新竹州廳、國定古蹟霧峰林家、高雄市市定古蹟鳳儀書院、國定古蹟恆春古城等,一件件都是台灣歷史重要的里程碑。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專文介紹蘇清良。現年87歲的「良伯」,16歲學做土水修造技術,從事土水工程逾70年,前期承造民宅和廟宇,1998年以參與修復台北公會堂,從此展開長達20餘年的文化資產修復經歷。

土水修造有分漢式、和洋式建築不同系統,良伯是少數兼擅兩種建築的匠師,對於傳統竹籠屋、土埆厝、大厝、寺廟、洋和建築的地基、主壁、屋脊及灰泥線角的修飾施作能體現及執行保存技術能力。

圖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蘇清良有豐富的經驗且樂於技術傳承教學,高雄市於2019年登錄「土水修造技術」項目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認定蘇清良為保存者,今年他獲得2022文化部新增認定蘇清良為重要保存技術保存者。

蘇清良精進土水修造技術及文化保存傳承工作,從修復工作的匠師成為傳授技藝於民的土水司阜。去年已86歲的良伯還擔任抹壁、鋪瓦傳習課程講師,帶領學員完成崇聖祠後方建物整修。

蘇清良收孫子蘇建銘為徒,祖孫傳承,兩人一起參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塔頂修繕工程。他堅持修復古蹟工程要細膩,所以常對徒弟說「做慢沒關係,做好就不用改,不懂就來問。」

擁有一身技藝,持續一步一腳印參與文資修復工程與教學傳承,文化部新增公告蘇清良為「土水修造技術」重要文資技術保存者;「人間國寶」的殊榮為良伯超過70年的職涯下了最美好的註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