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武力威脅麻痺 德學者:俄侵烏就是警鐘 |2022.12.06 語音朗讀 11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柏林首度舉行台灣會議近百人出席,德國學者瓦克爾會議上警告,台灣逐漸不把武力威脅當回事俄侵烏就是警鐘。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首都柏林昨(5日)首次舉行以台灣為主題的會議,德國官方智庫學者瓦克爾在會上警告,台灣人逐漸不把武力威脅當一回事,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對台灣是警鐘。第一屆柏林台灣會議昨天起一連舉行兩天,吸引立陶宛外交部次長梅魯納斯(Egidijus Meilūnas)等近百人參加,第一場座談會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長陳志柔、德國智庫「學術暨政治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瓦克爾(Gudrun Wacker)、捷克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在台辦事處主任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鬼島之音共同創辦人吳怡慈針對台灣民主的挑戰交換意見,全程在YouTube平台網路直播。圖/unsplash會議主辦人、出身德國綠黨的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致詞時表示,去年底上台的德國政府在聯合執政協議中首度提到台灣,可說是德國對台灣態度轉向友好的轉捩點,協議中除了支持台灣參與國際,還強調唯有在和平和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台海現狀才能改變。包瑞翰說,他所屬的歐洲議會綠黨/歐洲自由聯盟(The Greens/EFA)黨團委託學者研究如何強化歐盟與台灣供應鏈的安全,歐洲議會絕大多數議員都力挺台灣,支持歐盟與台灣洽簽雙邊投資協定。陳志柔分析台灣民意的轉變時表示,過去多數人認為經濟利益比國家主權重要,但由於中國對香港的壓迫等因素,最近重視主權的比例提高,台灣人發現中國體制缺乏透明和法治,選舉成了生活方式的選擇。他強調,台商在中國累積許多經驗,為維持兩岸關係穩定,台灣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想法有一定理解,台灣樂於與歐洲研究者分享心得。圖/unsplash近年德國在官方文件中強調台灣是「價值夥伴」,瓦克爾指出,從同志權利等角度來看,德國的確很難在亞洲找到像台灣這樣理念相近的夥伴;中國在立陶宛允許成立台灣代表處後,對立陶宛進行貿易脅迫,刺激整個歐洲團結起來,這是令人鼓舞的結果,歐盟與中國互動應小心不要被分化。吳怡慈在會上分享台灣民間反擊中國影響力的經驗,指出雖然中國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實施軍演,台灣社會依然平靜如常,民眾照常過日子。對此,瓦克爾警告,台灣的情況與韓國類似,人民對武力威脅習以為常,逐漸不把威脅當一回事,難以保持警戒與備戰。她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有一定道理,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凸顯一國領袖的算計可以不理性到什麼程度,完全不理會經濟,因此這場戰爭對台灣來說應該是警鐘,刺激人民面對他們最不想看到的事。圖/美聯社 前一篇文章 安頓難民找能源 波蘭入冬陷兩難 下一篇文章 英軍事探討援台 大陸:勿低估台灣問題敏感性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3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4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5【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6【詩】再現綠川2025.11.07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8【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9佛光山深耕紐西蘭 毛利族傳統禮致謝2025.11.071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土耳其運輸機墜毀 20軍人罹難習近平會西班牙國王 盼成戰略夥伴璀璨燈光 映照千年運河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立冬穿古裝玩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