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睽違9個月後,我國外匯存底餘額再度締造新猷。中央銀行昨公布,11月外匯存底為5522.01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單月大增94.09億美元,為2021年2月以來、近2年最大。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昨指出,11月外匯存底變動的主因有三,首先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第二是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第三為央行為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11月熱錢重返台灣,激勵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為避免新台幣升勢失控,央行頻頻進場買匯,避免匯市過度波動,是本月外匯存底大增的主因之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昨公布,11月單月外資淨匯入92.2億美元(約新台幣2849億元),創下史上外資單月淨匯入最大金額,外資大舉增加對台投資,顯示外資對台股信心已回穩。
外資對台灣投資的本金增加了,這也是外資從10月開始、連續2個月呈現淨匯入,法人認為,顯示在經歷一波美國「鷹派」升息後,外資因應海外基金贖回潮可能已告一段落,重拾對台灣經濟基本面和台股表現的信心。證期局長張振山昨直言,「目前錢是往台灣這邊跑,資金已經匯入了」。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指出台股吸引外資有3大亮點,1.外資看好台股殖利率,殖利率5.37%可與美國相競爭。2.基本面佳,台灣上市櫃公司第3季獲利3.81兆元,年增14.7%,累計前10月營收35.15兆元,年增9.43%。3.非財務數字指標,近年台灣推動公司治理和ESG,很多外資都會詢問董事會成員是否有多元化。
黃天牧說,顯示得到外資肯定並非只有獲利,也須本身在非財務數據得到相對進展,才能真正獲得外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