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住在這個社區已二十多年,與鄰居雖沒有熟稔到可以任意去串門子,不過,每天出門禮貌性地道早,或是等垃圾車時彼此攀談幾句,倒也培養了遠親關係所不及的近鄰情誼。
當然,除非獨門獨院,可以遠離人聲雜沓,否則一旦坐擁左鄰右舍,就難免得習慣「雞犬相聞」、「隔牆有耳」的生活品質。幸好社區裡沒有半夜高歌或是爛醉鬧事的惡鄰居,只偶爾睡個午覺被孩童經過時的拍球聲吵醒,或是陽台晒的衣服常在初一十五多了一股紙錢灰燼的煙味,這些小干擾都還在可容忍的範圍。
所以,當別人忙著買房、換房時,我們倒沒有急需搬離的迫切感,與鄰居們始終保持著有點黏又不太黏的友善關係。
每天清晨,總會被斜對面陳家所養的,比麻雀還擾人的鳥叫聲吵醒,聽說陳先生養鳥除了興趣外,還培育幼鳥賺外快。可能是脫手得快,隔一段時間就換不同的鳥種,讓我雖不住山林,卻能聽遍各類珍奇的鳥鳴。
林太太家的前陽台是社區裡最繽紛多彩的。一年四季總有不同的花草綻放,有些香味撲鼻,有些花色豔麗,每次經過她家,總忍不住要佇足觀賞,若剛好碰面,一定當面誇讚,或請教她植栽的祕訣,她總是笑容滿面、毫不藏私地傳授。可惜我始終抓不到花時,乾脆放棄,反正鄰居有座花園可隨時欣賞也不錯啦!
前幾天隔壁張先生問我:「妳們家的貓會不會出來放風啊?」原來是他家陽台常有貓出沒,而且任意排便後還扒了一地的土。我趕緊澄清:「我家的貓很膽小,從不敢出門的。」見他堆滿笑意,也沒指責的意思,看來是誤認了。
雖然有時對鄰居狂吠的狗略有微詞,但若當成是社區守衛,可以杜絕宵小,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鄰居嘛!總有彼此不便之處,誰家有客人來訪,只要說一聲,門口都可借停車;誰家來不及丟垃圾,關照一下,總有人順手處理。儘量和鄰居保持友善,不要有芥蒂或衝突,這樣才能住得安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