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15 ) 日本殖民:南部地區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11.25 語音朗讀 14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高雄州旗山街 1920年代,高雄州旗山街。由於旗山為甘蔗產地,形成人口聚落,人口約有1萬7000多人。1903年,日本政府提出街路改造計畫,將旗山的街道重新規畫成棋盤式布局,市街也逐步發展,成為高雄州的重要市鎮。照片裡的建築型式「亭仔腳」是原來閩南式的建築,但屋頂又偏日式,形成混合型的風格。遠處屋簷上的鳳尾,應為清代遺留的寺廟建築。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恆春古城西門前的自動車活動 1930年代,恆春城西門,前方汽車為屏東林榮生自動車。此照片取自林榮生的家庭相片,因汽車活動無意間留下了此一時期恆春古城門和城牆的畫面。恆春古城興建於1875年,主要在牡丹社事件後為加強恆春防衛功能而設。 恆春舊稱珢█,原隸屬鳳山縣,後另設恆春縣,以利管轄。恆春古城設四門,除南門明都門外,還有西門、東門和北門。古城主要商街在西南部,主要街道有縣前街、西門街、打鐵街、南門街、客人街、東門街、北門街與土地公街等等。隨著時代變遷,古城城牆均被拆除,不過四座城門則獲得保留。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嘉義市商圈榮町 1930年代,嘉義市榮町通り(今嘉義火車站至七彩噴水池間之中山路),當時也稱為「銀座通り」或「嘉義大通り」(因拓寬達14.5公尺寬),主要為日本人與有錢的本島人營業居住的街道。1931年,嘉農棒球隊在日本獲得甲子園亞軍榮歸故里時,走出火車站,也是經過這裡接受歡呼。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屏東書院 1920年代,屏東書院,為南台灣的中華文化重鎮。書院是漢人相當重要的教育傳播單位,等同於學校,此書院於1815年建於台灣府鳳山縣。日本時代,因書院逐漸被新式學校取代,最後廢止改為屏東孔廟,建築本身因年久失修,逐漸破敗。光復後重新修建,目前列為三級古蹟。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高雄市鬧區商圈山下町 1930年代,高雄市山下町通り(今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山下町因位於壽山之下而得名,在今哈瑪星與鹽埕之間鼓山一路附近區域。圖右一排大正風格的紅磚建築,為打狗最早期的商店街之一,有名產店、煙草店、食品店等。最前端處轉角,為當時頗負盛名的高雄酒吧,經營者為井原伊三太郎。 清代,打狗港開埠,外商雲集,新建房屋散布在港邊,以哨頭山下最為集中。日本殖民時代,市區再延伸至今壽山山腳下和鹽埕埔交界區,基本上仍然是在港口邊,此處也成為高雄市的鬧區。光復後,市中心再轉移到鹽埕埔,大勇路則成為最熱鬧的商街。 (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高雄港 1930年代,高雄港此時已是台灣第一大港口。日本政府認為高雄港具備優良港灣條件,於1908年開始進行築港工程,日治時期的高雄港因此轉變成為現代化港口,與基隆港同為當時台灣的兩大港口,同時也是工業發展的重心,一年約有43萬艘的岸邊貨物進出。 縱觀台灣海洋史,最早興起的港口是台南的安平港,之後,隨著安平沒落以及北部茶葉貿易的興起,滬尾港和基隆港取代了安平的地位。到了日本時代,由於南部大量種植甘蔗、稻米等農產品,加上高雄港的興建,第一大港的地位又回到南台灣。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高雄州廳 1930年代,高雄高雄州廳坐落在愛河畔,為日本時代高雄的地標。1920年,高雄設州,由於主要市區位於山下町(今鼓山區),州廳即設於此地之打狗公館,原為日本人集資興建的公共會館。 1931年在愛河畔興建新的高雄州廳,其建築規模是五個州廳中最大的,與高雄市役所、高雄驛,同為高雄三座代表性建築。光復後,高雄州廳改為高雄地方法院,於1987年拆除改建大樓,也是五個州廳中唯一未保留下來的。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屏東書院1920年代,屏東書院,為南台灣的中華文化重鎮。書院是漢人相當重要的教育傳播單位,等同於學校,此書院於1815年建於台灣府鳳山縣。日本時代,因書院逐漸被新式學校取代,最後廢止改為屏東孔廟,建築本身因年久失修,逐漸破敗。光復後重新修建,目前列為三級古蹟。嘉義市商圈榮町1930年代,嘉義市榮町通り(今嘉義火車站至七彩噴水池間之中山路),當時也稱為「銀座通り」或「嘉義大通り」(因拓寬達14.5公尺寬),主要為日本人與有錢的本島人營業居住的街道。1931年,嘉農棒球隊在日本獲得甲子園亞軍榮歸故里時,走出火車站,也是經過這裡接受歡呼。(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高雄州旗山街1920年代,高雄州旗山街。由於旗山為甘蔗產地,形成人口聚落,人口約有1萬7000多人。1903年,日本政府提出街路改造計畫,將旗山的街道重新規畫成棋盤式布局,市街也逐步發展,成為高雄州的重要市鎮。照片裡的建築型式「亭仔腳」是原來閩南式的建築,但屋頂又偏日式,形成混合型的風格。遠處屋簷上的鳳尾,應為清代遺留的寺廟建築。高雄市鬧區商圈山下町1930年代,高雄市山下町通り(今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山下町因位於壽山之下而得名,在今哈瑪星與鹽埕之間鼓山一路附近區域。圖右一排大正風格的紅磚建築,為打狗最早期的商店街之一,有名產店、煙草店、食品店等。最前端處轉角,為當時頗負盛名的高雄酒吧,經營者為井原伊三太郎。清代,打狗港開埠,外商雲集,新建房屋散布在港邊,以哨頭山下最為集中。日本殖民時代,市區再延伸至今壽山山腳下和鹽埕埔交界區,基本上仍然是在港口邊,此處也成為高雄市的鬧區。光復後,市中心再轉移到鹽埕埔,大勇路則成為最熱鬧的商街。(地理考證╱何之浩)高雄州廳1930年代,高雄高雄州廳坐落在愛河畔,為日本時代高雄的地標。1920年,高雄設州,由於主要市區位於山下町(今鼓山區),州廳即設於此地之打狗公館,原為日本人集資興建的公共會館。1931年在愛河畔興建新的高雄州廳,其建築規模是五個州廳中最大的,與高雄市役所、高雄驛,同為高雄三座代表性建築。光復後,高雄州廳改為高雄地方法院,於1987年拆除改建大樓,也是五個州廳中唯一未保留下來的。高雄港1930年代,高雄港此時已是台灣第一大港口。日本政府認為高雄港具備優良港灣條件,於1908年開始進行築港工程,日治時期的高雄港因此轉變成為現代化港口,與基隆港同為當時台灣的兩大港口,同時也是工業發展的重心,一年約有43萬艘的岸邊貨物進出。縱觀台灣海洋史,最早興起的港口是台南的安平港,之後,隨著安平沒落以及北部茶葉貿易的興起,滬尾港和基隆港取代了安平的地位。到了日本時代,由於南部大量種植甘蔗、稻米等農產品,加上高雄港的興建,第一大港的地位又回到南台灣。恆春古城西門前的自動車活動1930年代,恆春城西門,前方汽車為屏東林榮生自動車。此照片取自林榮生的家庭相片,因汽車活動無意間留下了此一時期恆春古城門和城牆的畫面。恆春古城興建於1875年,主要在牡丹社事件後為加強恆春防衛功能而設。恆春舊稱珢█ ,原隸屬鳳山縣,後另設恆春縣,以利管轄。恆春古城設四門,除南門明都門外,還有西門、東門和北門。古城主要商街在西南部,主要街道有縣前街、西門街、打鐵街、南門街、客人街、東門街、北門街與土地公街等等。隨著時代變遷,古城城牆均被拆除,不過四座城門則獲得保留。《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無無明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