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 土角紅瓦厝代表建築 南勢湖呂家古厝

文/黃福鎮 |2022.11.15
2208觀看次
字級
古厝前落門廳上的河東堂號。圖/黃福鎮
呂家古厝為前後二落七包三格局。圖/黃福鎮

文/黃福鎮

呂家古厝地處大高雄田寮區中寮山(舊稱烏山)西麓南勢湖溪邊溪埔地,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年的歷史,是高雄地區現存規模最大、風格最樸美、形制最完整的傳統民居聚落,也是墾民時期土角紅瓦厝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古厝主建材為土角、砌磚,形制上維持著前高後低的傳統尊卑觀念。造型雖無華麗的雕工彩飾,卻是早年先民移墾山區惡地形的見證。因位處僻靜,迄今仍是少為人知的古厝「祕境」。

呂家第七代子孫、河畔出版社社長呂自揚表示,「呂家古厝」建築為二進多護龍三合院,坐東朝西偏北,背靠山勢,採前低後高構築,表達重視尊卑觀念。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正堂,形成內、外兩埕,面積廣大。

古厝建材是挖附近土地的泥土做土角砌牆,下堵砌撿自溪邊的溪石,並運用在地自種的胭脂樹、龍眼樹與竹子做屋梁,牆壁則是塗抹攪拌了稻殼、牛糞的泥漿,再抹上白石灰,巷道皆鋪石頭。

窗戶造型則由土水師各自設計不同造型的木條窗、磚窗雙喜字和鏤空圖案等做裝飾,整座古厝四邊整齊,格局完整,大小共九十二間。古厝本無堂號,現存前落門廳拱門砌磚、屋脊彩繪和「河東堂」號,是日治初年整修時才有的。

該古厝是台灣傳統閩南式住宅大厝,屬「七包三」(後落正身七間,前落門廳三間)的格局,也是台灣初墾時期所留下面積最廣大、最多間房屋的土角紅瓦厝。如今隱身樹林中,在陽光中散發著一股台灣早期傳統古厝的魅力。

呂家古厝處於南勢湖山谷中,四周圍繞青山,寧靜淳樸,居民以耕種、養豬為生,刻苦勤勞,一代傳一代,「雙手挖土飼囝大漢」。當時以鳳梨、龍眼、宋江陣等聞名鄉里,至今已傳到十三代。細賞呂家古厝群簡陋的土角石頭牆壁、紅瓦屋頂與簡陋樸實多樣的門窗,流露出台灣鄉村貧苦庶民克勤克儉的平凡樸實生活,也含帶著風雅與藝術之美的生命情懷。

資深媒體人譚中興就盛讚,台灣最有歷史意義的古宅,不是各地商紳紅磚彩繪的豪宅,而是月世界荒山中,這座格局完整、面積廣大的呂家古厝。一九九三年,攝影名師齊柏林空拍南勢湖呂家古厝,影片中的屋宇錯落有致,深藏在惡地形的荒山野谷中,遺世獨立,令人驚豔。

呂自揚說,呂家子孫先後興建的古厝,規模龐大,是當時田寮最具有代表性的土角紅瓦厝住宅,也是高雄市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三合院建築。其數量與規模雖比不上台南楠西鹿陶洋江氏古厝,卻是早期先民移墾田寮惡地的歷史見證。

古厝群四面環山,山巒起伏綠樹環抱,紅瓦斜頂古色古香,呈現了傳統民居聚落的完整景觀,也記錄著台灣四百年常民移耕,與平埔原住民長久融合相處的生活,以及隨著社會而變遷的拓墾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