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用讀劇回望「治警事件」100周年 

曹麗蕙 |2022.11.14
1166觀看次
字級
2023年將是治警事件100周年,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在治警事件滿一百周年的前夕,舉辦一系列活動,並於11月27日舉辦「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劇本創作讀劇會」。圖/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明年(2023)是台灣日治時期政治運動「治警事件」100周年,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將在11月27日將舉辦「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劇本創作讀劇會」,由鐵支路邊創作體、嚎哮排演、蔡格爾等創作徵件入選團隊,帶來三部劇本輪番上演,盼藉由戲劇創造對話,回望歷史、連結當代。

「治警事件」發生在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當年台灣總督府為彈壓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進行全島性大逮捕,引起當時台灣社會的高度關心,是台灣爭取自治歷程上的重要一環。新文化館今年先在7、8月舉行劇本創作徵件活動,並接續在11月底舉辦讀劇會。 

館長許美惠表示,戲劇是對大眾訴說最好方式,希望透過徵件,藉由創作者帶領人們走進故事中,讓歷史不只是一段文字,而是能與這塊土地上的大家深切連結篇章,「期許未來能夠持續滾動創作能量,讓劇本發展更加完整,用台灣歷史創作,說台灣人的故事。」

11月27日晚上,三個劇本,各進行30分鐘的片段讀劇,其中台南創作團隊「鐵支路邊創作體」的《大正十二年》,穿越時空回到治警事件爆發年代,帶領觀眾進入一場關於律法、文明、政治以及殖民的辯論。

台灣喜劇團體「嚎哮排演」的《春風得意樓》也將故事場景移轉到當年蔣渭水在大稻埕所經營的餐廳「春風得意樓」,從風起雲湧的年代中,窺見小人物的心酸血淚。

劇場工作者蔡格爾則以「跑廢墟」行動作為劇本《外外外帝國跑廢》故事起點,以跑廢三大原則—不過問、不透露、不碰觸,來連結當時的政治社會情勢,展開故事主人公一連串冒險奇幻的旅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