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最後大師 成大特設「蘇雪林教授研究室」開展

 |2022.11.13
1392觀看次
字級
「詩文學海天地心-走入蘇雪林世界」策展人黃華安(右),向成大校長蘇慧貞介紹展出內容。圖/成功大學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為使中文系榮退教授蘇雪林的精神典範得以傳承,特別集結蘇雪林捐獻予成大的珍貴文物資產,於成大中文系館三樓的「蘇雪林教授研究室」與常設展「詩文學海天地心-走入蘇雪林世界」,並在11月12日上午正式開幕,不僅作為成大人典範傳承的基地,也可讓校外人士一覽蘇雪林一生風骨與精采動人的文學世界。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能在校慶期間看到中文系友們凝聚的感情,感謝中文系的耕耘,同時也感動蘇雪林教授將一輩子文物交給成大,歷經階段性整理成為「最理想、自在、永遠的基地」,將使成大的教學研究都能找到更多可能的角度跟機會,期待「人文」在成大校內不只是一個系所名稱,而是實在綿延的傳承下去。

「五四最後大師」蘇雪林杏壇執教50年,筆耕80餘年不輟,集作家教授與學者於一身,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與冰心、凌叔華、廬隱等人被譽為新文學第一代女作家,作品涵蓋古典詩詞、散文、小說、戲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著作等56部,共2000餘萬字,成就斐然。

蘇雪林自1956年任職於省立成功大學(現國立成功大學)到1973年退休,此後以成大為家,1999年4月21日於成大醫院過世,享年103歲。

成大致贈感謝狀給蘇雪林常設展的校友黃華安(左3)及黃追日(右3)。圖/成功大學提供

常設展「詩文學海天地心—走入蘇雪林世界」,介紹蘇雪林教授從故鄉安徽嶺下村到任職成大,貢獻創作、研究、教學和著作的一生,包含經典著作、絕版書籍、故人文物、歷史照片等,更復刻蘇雪林故居「東寧路15巷5號」門牌,讓參觀者有如親臨文學大師原來故居宅院。

成大中文系友黃華安擔任本次常設展策展人,他共策畫蘇雪林特展4次,此次受邀為母系規畫特展,無比感到榮幸、興奮,但也有些許壓力。

黃華安說,曾拜訪蘇雪林故居,也大量研究蘇雪林教授著作,甚至夢到蘇雪林老師兩次,「感覺她一直在旁邊保護及監督我。」

黃華安表示,蘇雪林是五四期間來台定居最久,也是最長壽的作家,除在文學界受到後世尊崇外,亦對台灣的文化和教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在成大中文系任教18年間,培養文學堅兵,留下的文學作品、神話學和楚辭研究等,成為台灣學術界可資研究的重要材料與資本。

黃華安表示,蘇老師是經師也是人師,對其老師胡適十分崇敬,現場展示的書《眼淚之海》,就是敘述蘇雪林和胡適相識過程,以及她對胡適老師寫的追悼文,感情至深,令人動容。

此外,《猶大之眼》是當時唐德剛對胡適有一些批評時,蘇老師對唐德剛的一些反駁回應,從這兩本書中能深深感受到蘇老師對老師的維護與尊敬。

現場展出蘇雪林書畫作品。圖/成功大學提供

現場展示的蘇雪林學術文章,整理畫稿、手稿、日記等都是用毛筆字書寫,字跡行雲流水,瀟灑靈動,另外還有展出她的山水畫真跡,除了講究構圖外,勾線、皴法、渲染技巧也非常高明,且意境高雅。

同為策展人的黃追日指出,策展視覺選擇紅黑白三色:「紅,因為蘇老師的個性很熱情剛正並且呼應成大校徽與中文系空間視覺主調色彩;黑白,是源於東方水墨,淡泊度日。」

黃追日期待文物室做為讀者交流互動的閱覽空間,中文系師生與觀展者能在此與一代文學大師親近,「漫步婆娑光影映照的中文系簷廊,走入蘇雪林文學世界,你可以自在的拿起任何一本著作,倚案閒坐,展書閱讀,回顧大師豐碩的一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