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羽畫眉。圖/吳崇漢
文/池沛玲
因疫情而延期的大雪山賞鳥大賽,今年特別不一樣!比賽當天,父親必須準備任教大學的實務課程,因而由老當益壯的爺爺、奶奶代征;之後再與父親於0K處碰頭交班。因為兩日參賽成員不同,我們提前告知主辦單位這個調整。礙於比賽規定,這次的觀鳥成績不能列入正式的比賽紀錄,雖然令人扼腕,但想著全家一起參加賞鳥大賽,我的心裡還是笑了。
由於繁殖季節已過,在23.5K處沒有聽到鳥兒的鳴叫聲,我有些失落,忽然空中一道黑影從眼前飄過,是林鵰!這就是賞鳥出奇不意的驚喜!午後,來到50K的停車場,迎接我們的是一隻活力十足的灰鶺鴒,奮力擺動著圓潤的身軀。
栗背林鴝。圖/吳崇漢
隨後起風了……我們的心情也開始激盪了起來,因為山林飛羽精靈們正要帶來的精湛演出,山區雲霧繚繞,成群結隊的火冠戴菊、紋翼畫眉、冠羽畫眉、煤山雀一一登場。
紋翼畫眉。圖/吳崇漢
煤山雀。圖/吳崇漢
對帝雉情有獨鍾的爺爺也一償宿願,天池步道的帝雉公鳥優閒踱步,爺爺拍得不亦樂乎,臉上露出心滿意足的燦爛笑容,天堂般的夢幻情境,感謝老天爺的眷顧。更令人莞爾一笑的是,冷颼颼的天氣裡沐浴的台灣噪眉,頻頻賊頭賊腦地跟我們打招呼,賞鳥真是不為之心醉,也難啊!
帝雉。圖/吳崇漢
落日餘暉,南亞夜鷹在空中漫天飛舞,隨後夜訪東方灰林鴞、領角鴞等,隔天繼續補足前一天沒有看到與未列入紀錄的鳥種。
沿途中,黑冠麻鷺、紅嘴黑鵯、五色鳥、棕噪眉、綠鳩、黃山雀、黃腹琉璃、藍腹鷴、台灣山鷓鴣、鵂鶹、台灣紫嘯鶇、黃胸藪眉、白頭鶇、栗背林鴝一一映入眼簾,32K處還有成群的台灣白喉噪眉為我們跳著迎賓舞。
嘴黑鵯。圖/吳崇漢
棕噪眉。圖/吳崇漢
很快地,比賽時間結束,回到42K遊客中心繳交成績後,回程路上,一個轉彎,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喊出「星鴉」,為此次的賞鳥大賽畫下完美的句點。
此行,我與弟弟看見了79種鳥類,但只有登記42種,秉持著參賽的初衷與鳥人的誠信原則,凡是爺爺奶奶未看到的鳥種,都未符合至少有3位隊員同時看到的規定。
東方灰林鴞。圖/吳崇漢
台灣白喉噪眉。圖/吳崇漢
台灣噪眉。圖/吳崇漢此次全家老中少三代一同參加賞鳥大賽,各自有不同的收穫,但有著共同的甜蜜回憶。感謝相關人員的用心準備,讓大家參與這場與自然共舞的盛會。我們將整裝待發,期待明年與山、鳥再續前緣!
星鴉。圖/吳崇漢作者簡介池沛玲
就讀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與鳥的相識,始於大學二年級,選修賞鳥實務課程,從此與飛羽精靈結下了不解之緣。是國內首位透過手機結合單筒望遠鏡舉辦攝影展的素人。
吳崇漢
筆名山林飛羽,喜愛大自然,喜歡觀察鳥類,關注自然生態,以鏡頭書寫大自然生命的千姿百態,並從中獲得生命的啟示與敬意。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攝影大獎,現任教於環球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兼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