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13 ) 日本殖民:南部地區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11.11 語音朗讀 1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南城大南門原貌 1900年,台南城大南門,此時城牆仍在。大南門又稱南大門、寧南門,城外有甕城,甕城外為墳場。台南城的前身為台灣府城,面積在福建省僅次於泉州城和福州城,是後來台北府城約三倍大,頗具規模。晚清時期,台灣發展重點在台北,台南府城漸顯破舊,如此張照片顯示,處處露出內部的夯土,並延續至日本統治初期。 1907年起,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大舉進行都市改造,拆掉城牆和城門,最後僅保留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和兌悅門等四座城門。1935年,為慶祝台灣博覽會舉行,開始整修大南門,除了周邊綠化,還包括石碑的蒐集。光復後,台南市政府於1960年將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的九座贔屭碑,自大南門遷移至赤崁樓。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城牆拆除後的大東門 1920年代,台南城大東門,又稱迎春門,此為城牆拆除後的遺址。台灣府城大東門1725年開始興工,建築設計為二層樓形式,城門往東西向開,中間有一圓拱門,上有題字「迎春門」,大東門的基座為花崗石,門上開的窗則為攻擊敵人的孔洞。日治時代為了改造市區,將大部分城牆與城門拆毀,只有大南門、大東門、小西門與兌悅門保存下來。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州廳頂樓北望全景圖 1920年代末期,由台南州廳頂樓朝北望之全景圖,比較1910年代的全景圖,此時市區已經興建不少新式建築。照片右前方是台南州廳北邊的綠園(圓環),內有兒玉源太郎總督的白色雕像。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最早最完整赤崁樓之珍貴影像 1895年,日軍進駐台南府所拍攝的赤崁樓照片。此時赤崁樓四周滿布樹木草叢,尚未整修,1911年遭颱風吹毀的五子祠也還在,故為最早、最完整赤崁樓的珍貴照片。 1653年,因郭懷一抗荷事件,荷人遂在台江內海東岸興建「普羅民遮城」,和位於西岸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 遙遙相對,形成犄角之勢。該城俗稱「紅毛城」或「番仔樓」,為三座方形台座相接而成,上建西洋式樓房,城牆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由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疊砌而成,堅若磐石,經歷三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原台灣府城迎春門原貌 1900年,台南府城迎春門(大東門)影像,此時城牆尚未拆除,因而此照片也是原台灣府城迎春門的原始面貌,十分珍貴。台灣府城於清代歷經柵垣、莿竹、三合土城等型態,乾隆末年有八座城門(四大四小),至道光年間又增加六座外城門,總計十四座城門,在清代眾多的古城中,可算是頗具規模的城池了。其典故軼事亦十分豐富,是台灣歷史文化的無窮寶藏。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整修完成的台南赤崁樓 1920年代,整修後的台南赤崁樓。樓閣右起「海神廟」、「文昌閣」,最左邊的「五子祠」已於1911年毀於颱風,並未重建,文昌閣前方為「大士殿」,「蓬壺書院」的門廳則在照片左側未入鏡處。此「赤崁五座」,即建在當年的普羅民遮城上。 1895年,日軍進駐台南府時,把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戌醫院。當時「赤崁五座」俱在,包括三樓閣二平房的海神廟、文昌閣、五子祠、大士殿、蓬壺書院,均面朝西海岸的方向。那時的赤崁樓十分破舊,雜草叢生,此照片則是完成整修的面貌。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州廳頂樓北望全景圖1920年代末期,由台南州廳頂樓朝北望之全景圖,比較1910年代的全景圖,此時市區已經興建不少新式建築。照片右前方是台南州廳北邊的綠園(圓環),內有兒玉源太郎總督的白色雕像。最早最完整赤崁樓之珍貴影像1895年,日軍進駐台南府所拍攝的赤崁樓照片。此時赤崁樓四周滿布樹木草叢,尚未整修,1911年遭颱風吹毀的五子祠也還在,故為最早、最完整赤崁樓的珍貴照片。1653年,因郭懷一抗荷事件,荷人遂在台江內海東岸興建「普羅民遮城」,和位於西岸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 遙遙相對,形成犄角之勢。該城俗稱「紅毛城」或「番仔樓」,為三座方形台座相接而成,上建西洋式樓房,城牆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由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疊砌而成,堅若磐石,經歷三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政權,首先攻下普羅民遮城,改置「承天府」。鄭經即位,廢承天府,城樓改充火藥、軍械庫之用。1684年,施琅滅明鄭,設台灣府。直到清咸豐年間,赤崁樓做為軍火庫用途,建築屢遭破壞。乾隆十五年(1750)台灣知縣盧鼎梅將縣署移建於赤崁樓右側,定時開放供人參觀,而有府城八景之一「赤崁夕照」的美名。同治元年(1862)台灣中南部大地震,原已損壞的荷蘭建築全部倒塌。之後,台座上首次出現中式建築,信眾集資興建「大士殿」於城基中央,供奉觀音大士,用以鎮懾傳聞荷蘭人留下來的陰靈;然中法戰爭期間,巡撫劉銘傳下令拆除殘餘的荷式城堡,大士殿亦遭拆毀。光緒十二年(1886) 台灣知縣沈受謙為振興文教,在台座西北側建「蓬壺書院」,並在城堡北側殘基上蓋「五子祠」(祀朱熹、程頤、程顥、張載、周敦頤五位宋儒)及「文昌閣」。此外,沈葆楨奏准興建的「海神廟」亦於南側完成。隔年順應百姓要求,於文昌閣前方重建大士殿。至此,赤崁樓集廟、殿、祠、閣、院五種傳統建築於一地,人文薈萃,盛況空前。1895年,日軍進駐台南府,將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戌醫院。1900年代,蓬壺書院因地震傾到,僅餘門廳。1911年,五子祠遭颱風吹垮。1918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南分校成立於赤崁樓,學生宿舍設於大士殿。1935年,殖民政府舉行始政四十年博覽會,赤崁樓被指定為古蹟,進行大規模的整修工程,大士殿因故遭拆除,僅剩的文昌閣、海神廟及蓬壺書院門廳則被修繕一新,維持基本型式至今。赤崁樓是少數台灣自荷蘭時期即存在的建築群,其名源自清代,因早年因靠近海邊,漲潮時海水常會淹到城下,閩南人稱水涯高處為「墈」,日久誤傳成「崁」,也因城牆為紅磚所築之故。在清代有著接近國廟的地位,受到官民的敬拜,中華文風鼎盛,無論在台灣建築和文化史上,都具有高度的象徵性。(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台南城大南門原貌1900年,台南城大南門,此時城牆仍在。大南門又稱南大門、寧南門,城外有甕城,甕城外為墳場。台南城的前身為台灣府城,面積在福建省僅次於泉州城和福州城,是後來台北府城約三倍大,頗具規模。晚清時期,台灣發展重點在台北,台南府城漸顯破舊,如此張照片顯示,處處露出內部的夯土,並延續至日本統治初期。1907年起,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大舉進行都市改造,拆掉城牆和城門,最後僅保留大東門、大南門、小西門和兌悅門等四座城門。1935年,為慶祝台灣博覽會舉行,開始整修大南門,除了周邊綠化,還包括石碑的蒐集。光復後,台南市政府於1960年將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的九座贔屭碑,自大南門遷移至赤崁樓。(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原台灣府城迎春門原貌1900年,台南府城迎春門(大東門)影像,此時城牆尚未拆除,因而此照片也是原台灣府城迎春門的原始面貌,十分珍貴。台灣府城於清代歷經柵垣、莿竹、三合土城等型態,乾隆末年有八座城門(四大四小),至道光年間又增加六座外城門,總計十四座城門,在清代眾多的古城中,可算是頗具規模的城池了。其典故軼事亦十分豐富,是台灣歷史文化的無窮寶藏。(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整修完成的台南赤崁樓1920年代,整修後的台南赤崁樓。樓閣右起「海神廟」、「文昌閣」,最左邊的「五子祠」已於1911年毀於颱風,並未重建,文昌閣前方為「大士殿」,「蓬壺書院」的門廳則在照片左側未入鏡處。此「赤崁五座」,即建在當年的普羅民遮城上。1895年,日軍進駐台南府時,把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戌醫院。當時「赤崁五座」俱在,包括三樓閣二平房的海神廟、文昌閣、五子祠、大士殿、蓬壺書院,均面朝西海岸的方向。那時的赤崁樓十分破舊,雜草叢生,此照片則是完成整修的面貌。城牆拆除後的大東門1920年代,台南城大東門,又稱迎春門,此為城牆拆除後的遺址。台灣府城大東門1725年開始興工,建築設計為二層樓形式,城門往東西向開,中間有一圓拱門,上有題字「迎春門」,大東門的基座為花崗石,門上開的窗則為攻擊敵人的孔洞。日治時代為了改造市區,將大部分城牆與城門拆毀,只有大南門、大東門、小西門與兌悅門保存下來。《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文人軼事】 考不倒的王安石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 禪緣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6【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7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千跪萬拜歸爐香【佛門攬勝】 峨眉山萬年寺無梁磚殿【文化印象】天津安里甘教堂【藏在剪紙中的故事】農家 ──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一心一意【遊藝筆記】落霞與孤鶩齊飛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