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山洞庫房 首度開門

 |2022.11.08
1687觀看次
字級
故宮開啟後山神祕的文物庫存大門,說明改善文物存放的流程。圖/許正宏
故宮開啟後山神祕的文物庫存大門,說明改善文物存放的流程。圖/許正宏
爭議毀損3文物 ③清代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 圖/許正宏
故宮開啟後山神祕的文物庫存大門,說明改善文物存放的流程。圖/許正宏
爭議毀損3文物 ①清代乾隆〈青花花卉盤〉 圖/許正宏
爭議毀損3文物 ②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 圖/許正宏

【本報台北訊】故宮日前有3件文物在作業過程中毀損,引起軒然大波。昨天下午,在故宮院長吳密察與兩位副院長的帶領下,約60名媒體及立委,浩浩蕩蕩來到故宮後山的山洞庫房「開箱」,共有破千只鐵箱,主要存放北京故宮的陶瓷,也就是血統最純正的「故瓷」。

故宮院長吳密察指出,故宮山洞庫房建於1965年8月,內設洞庫A、B兩座。庫內共存置歷代陶瓷器1萬8608件,約為院藏陶瓷器總數7成,收藏於1028只鐵箱之中。

雙龍小碗 最快下周修復

故宮文物包括玉器、陶瓷、書畫文獻等,但書畫文獻因紙質脆弱、銅器易有「銅器病」,須高度控制溫溼,不適合長期貯放於山洞,最後只有陶瓷留在山洞庫房。但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的瓷器已轉至正館庫房,留在山洞庫房的都是「故瓷」。

此次引發喧然大波的3件損毀文物,包含〈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及〈清乾隆青花花卉盤〉,都是貼上「故瓷」編號的瓷器,代表都貯放在山洞庫房。故宮昨天公布文物破損當下的關鍵影片,並首度曝光各式文物庫房,逐一查看文物保存及修復的過程,其中破損的雙龍小碗,最快下個禮拜就能修復完成。

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說,整理收藏瓷器的藍布盒時,如果裏頭還有瓷器,工作人員必須把藍布盒的釦子扣上。此次受懲處的一名工作人員便是因為粗心忘了扣上扣子,導致另一位同仁誤會是空盒失手。

5月發生打破瓷器後,8月山洞庫房重新調整設計,將原本動線混亂的工作間,調整為分成鐵箱暫存、實盒暫存、空盒暫存、文物整理等8區的工作區,讓裝有瓷器的「實盒」及空盒分區擺放,避免工作人員產生誤會。

據了解,目前故瓷多以大型鐵箱管理,好處是運輸便利,較不擔心外力衝擊。鐵箱有3層防護,分別為外箱(即鐵箱)、中箱 (緩衝材,如無菌棉花)、內箱(藍布盒,而文物還有再包裹一層緩衝材);而運輸多半是為了到國外展出,從北院到南院也會使用。

安全為重 明年改一物一盒

故宮人員也示範鐵箱內如何保存文物,其中一個方式是以稻草作為緩衝材保存;另一種則是以無菌棉花搭配藍布盒來緩衝,鐵箱內多為「一箱多物」。但吳密察表示,目前瓷器典藏是以包裹與藍布盒貯存一件或多件文物,基於安全,明年起將逐步改善為「一物一盒」,內置棉墊或緩衝材料。

目前故宮瓷器文物都以鐵箱作為儲存空間,日後將「改箱為櫃」,於庫房增設防震鋼質典藏櫃取代鐵箱。這些工作計畫都已列入明年年度預算。至於故宮瓷器藏品提取,以往由紙本文物提存紀錄追索,為提升智慧化管理功能,故宮研議明年加裝具感知、記錄鐵箱(櫃)啟閉功能的數位裝置,強化庫房及藏品管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