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高齡化時代到來,怎樣使「空巢老人」安度晚年成為社會一大難題。歐美國家在上世紀就步入老齡化社會,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鏡。
根據瑞典法律,照料老人的義務由國家承擔,瑞典也建立起較完善的社會養老制度。目前實行的美老機制有三種:居家養老、養老院和老人公寓。
失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通常會進養老院,但瑞典養老院條件佳,除一人一房,凡事也有人照料。至於公寓養老,由地方政府建造的老人公寓,並設專人服務。目前瑞典大力推行的是居家養老,因為較人性化,而且能給人安全感。居家養老者若有需要,可向當地政府申請,主管部門會進行實地評估,才會作出裁決。而專人家政服務的次數和範圍,也在評估後按個案決定。
美國八成五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在家中養老,而不願被送到養老院。為照顧體弱獨居者,社區闢有各種服務項目,包括送飯上門、送醫上門、定期探望、電話確認、緊急救助等,且許多服務免費。
美國目前也利用新監測系統掌握老人在家情況,並記錄行為;若家中一段時間沒動靜,或傳感器異常關閉,系統會向家人發警報。洛杉磯公眾廣播電台也曾發起「向鄰里送友情」活動,希望改變美國人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習慣,主動看別人是否需要幫助,畢竟再好的科技也代替不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