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樂團11月5日將舉行「絃舞鏗鏘」音樂會,圖為今天彩排合影。圖/台灣國樂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國樂團11月5日將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舉辦「絃舞鏗鏘」音樂會,邀請甫獲台北文化獎的國樂界泰斗瞿春泉,及青年作曲家顏名秀、郭靖沐共同創作樂曲,盼經過當代作曲家的內化轉換,催生出傳統樂器的技法能量,一同解讀國樂團四大聲區「吹拉彈打」的「拉」與「打」聲部,為國樂合奏尋找新生命。
台灣國樂團音樂總監江靖波指出,「絃舞鏗鏘」是NCO接續上半年「吹彈得魄」音樂會為吹管和彈撥聲部的全新創作後,帶來絃樂與打擊聲部的創新聲響。「為跳脫傳統作曲的窠臼與公式,邀請箏樂家暨作曲家郭靖沐,從非擊樂演奏者的觀點為板鼓重新創作出具當代感的樣貌;另具有研究精神與創造力的顏名秀,全新創作革胡協奏曲;最後,借重瞿春泉老師深厚的戲曲底蘊,用全新觀點再寫一次西楚霸王與虞姬。」
江靖波分享,音樂會由歐光勳為拉弦樂團編配的《古槐尋根》開場,而郭靖沐《噠噠》板鼓協奏曲中的「噠噠」為其鑼鼓經中的唸法,將為板鼓重新創作成具當代感的樣貌,賦予板鼓帶領樂團前進、轉換情緒的角色;顏名秀的《未盡之言》有感於疫情肆虐下的悲歡離合,透過革胡發以感動肺腑之聲,闡述生命獨白。
至於音樂會下半場由瞿春泉的《美人花-虞姬》獨挑大樑,以琵琶表現項羽氣蓋山河卻坐困圍城、霸王卸甲的悲戚,並採京劇唱腔與曲牌素材傾訴虞姬擔憂的愁情,香消玉殞的虞姬,其墓上長出了一種草,似美人翩翩起舞,嬌媚可愛,其花便稱為「虞美人花」。
台灣國樂團表示,希望透過《美人花-虞姬》,作為2022年四大聲區聲音實驗(sound lab)的總結,將各個器樂的傳統技法能量完整展現,為觀眾娓娓道來西楚霸王悲憤高歌、虞姬殉情自刎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