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連日下大雨,吉安鄉部分水稻出現「白穗」空包彈,綠油油的稻田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圖/吉安鄉公所提供
【本報花蓮訊】花蓮連日下大雨,吉安鄉部分水稻出現「白穗」,是不稔實的「空包彈」,綠油油的稻田變成白茫茫的一片,農民收成勢必受影響。吉安鄉農會統計,受損農田總面積約60公頃,將爭取中央水稻收入保險理賠,減少農友損失。
吉安鄉部分水稻近日受氣候影響,結穗異常,吉安鄉長游淑貞接獲農友陳情,日前鄉公所與吉安鄉農會、稻米產銷班、花蓮縣水稻育苗技術改良協會等單位,前往稻田關心。
「過去從未見過這樣的農損狀況」種田逾40年的稻米產銷班長胡志整,及水稻育苗技術改良協會理事長葉森源紛紛表示,以前若有稻穗不稔的現象,米殼仍呈現綠色,而這次的農損,不僅是「空包彈」,整株稻穗外觀轉為白色,讓農民苦不堪言。
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指出,吉安鄉種植水稻面積約400公頃,一年有二期,現正值二期稻作,水稻在開花期時,花粉因下雨被沖掉,水稻受孕受影響,之前看不出受損程度,直到近日結穗期才發現水稻受孕失敗導致稻殼變白,產生「白穗」。
吉安鄉部分水稻出現「白穗」,代表是不稔實的「空包彈」。圖/吉安鄉公所提供
張德奇表示,近年極端氣候天氣異常,已請稻農於每期稻作採4批種植,降低損失,這次受損為二期第2批,面積約40至60公頃不等。不過農委會自2016年起規定水稻收入保險,只有當稻米平均產量減損時可獲得理賠,損失金額待收成後才能計算。
吉安鄉公所統計,今年鄉內參與水稻保險投保戶數共64件,投保總面積約379公頃。張德奇認為,有些稻農除了種植品質好、收穫量較低的「台梗16號」外,也有種植其他產量較高的品種,獲得理賠機會不大。
「不論理賠金額多少,農會都會極力向農委會溝通」,張德奇說,將向農委會爭取彈性調整理賠方式,希望能針對品種設立保險制度,相信中央會滾動式調整保險理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