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柚子
每年十月上旬開始,我的「鷹癮」定時發作。十月十二日早上四點從家裡出發前往屏東禮納里。在晨星一顆顆隱晦中,灰面鵟鷹在好遠好遠處振翅。實在太遠,沒有望遠鏡真的不行。但是兩眼近視視差超過二百度的我,調望遠鏡調到頭暈噁心,只好收工回家。
下午來回開車四個小時,衝滿州。當天楓港到車城風非常大,里德只有零星個位數的鳥兒,青山翠谷別來無恙依舊嫵媚,鳥兒蹤跡杳杳徒留思念滿懷。轉往滿州國小,在操場左方看到盤旋的兩群,不到二十隻。下午五點四十分啟程回屏東。
出了恆春,天色已晚,風依然大。過了海口,完全是月黑風高啊!我集中精神,選定一輛穩當前車緊跟。在竹坑那一帶,一股詭異怪風從邊坡揚起黃沙,吹向我的擋風玻璃,真的有被嚇到。
隔日養息足夠,再戰遼闊無垠蒼穹。六點到禮納里,只是少少零星的鳥兒。無法死心地轉往沿山公路萬安橋。在堤防站了一下,跟陳先生說:「再看不到,今年不看了,我生氣了。」話才說完,早上六點三十五分,南邊天空不知何處冒出一團鷹球,盤旋、拉高、盤旋……就在我們望眼凝視時,偏東處又有更大群的鷹兒集結,盤旋、拉高、往稜線飛去,形成一條壯闊鷹河,在天上流淌。忍不住放聲跟從頭頂飛過的鷹兒說:「嗨,你們好,要平安喔!」
清晨的藍天,白雲朵朵,雲下的灰面鵟鷹隨氣流盤旋、飛翔,是一幅美麗、神祕,且充滿能量的景象。有別於清晨的起鷹,黃昏時的落鷹更是壯觀。一隻隻從天而降的灰面鵟鷹在夕陽的輝映下,腹部的羽毛閃爍著耀眼金黃的光芒,是造物給這鳥兒最低調的奢華。
相信這樣的景象是多年演化而形成的,每年遷徙的候鳥,應該與土地、氣候、植物、昆蟲……各種生態有著神祕且尚未被解析的連結。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動物行為學者,我看鳥卻不會數鳥,也不擅長辨認;但是二十年來,幾乎年年和鳥有約,約的是對自然的敬愛,對鳥兒的欽佩,對人類渺小的謙卑。而大自然也給我豐碩的回饋,慈悲滿滿,愛意也滿滿。
謝謝大自然的疼愛,謝謝鳥兒們辛苦、宿命的示現,示現著生命的艱難和堅韌。
二○二二年與灰面鵟鷹有約,圓滿;明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