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心經好吸睛 李蕭錕藉畫弘法

曹麗蕙 |2022.10.24
1716觀看次
字級
李蕭錕作品〈泥金泥銀篆書心經〉。圖/意在藝術提供
李蕭錕運用多種色彩書寫《心經》,讓佛教經典融入當代設計美學。圖/記者曹麗蕙
李蕭錕禪畫創作〈琴韻〉,展現佛家思想。圖/意在藝術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誰說佛經和書法一定要用傳統墨汁書寫?」知名書法家、禪畫家李蕭錕,近年運用多種色彩、泥金泥銀書寫《心經》,讓短短兩百六十字的佛教經典,融攝當代設計美學,綻放出既繽紛時尚,也呼應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趣味,他說:「我想讓年輕人知道『原來佛經也可以這樣寫』,觸動他們對佛教世界的嚮往!」

李蕭錕大學時是各項美術大賽西畫的冠軍,後受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抄經是功德」一句話的影響,毅然走向寫經與禪畫之路,並成為華梵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當年我皈依曉雲法師時,他就期許我當一位『有宗教情懷的藝術家』,要『寓佛於畫、藉畫弘法』,這八個字我相當受用」。

為紀念曉雲法師禪寂十八周年,李蕭錕與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現正於「意在藝術空間」舉行「禪藝雙個展」,展期至十一月十二日。李蕭錕分享:「曉雲法師是近代知名禪畫家,透過禪畫、書法等藝術展演紀念他是最好不過。」

《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是最多人書寫和背誦的經文,也成為李蕭錕此次創作主體,他以中山王國銘文、甲骨文、竹簡等六種字體,書寫逾四十幅《心經》創作,並大量使用豐富色彩與泥金、泥銀等顏料,有的還出現可愛小沙彌禪畫,讓佛經洋溢親切感。

色彩斷句心經  前無古人 

「佛法、書法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東方文化的明珠,但許多年輕人己不接近佛法,也不太寫書法,這太可惜了!」因此李蕭錕用盡心思,將色彩、設計、美學與佛法融攝在《心經》中,就是希望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他期許年輕人看到創作後,驚豔「原來書法也可以這樣寫」,再定睛一看寫的是《心經》,「這不正是一歷『眼根』,永為道種?」一旦看過、聽聞佛法後,種子便永植心中,有朝一日因緣自然會成熟結果。

其中一幅〈彩色篆書心經〉,取義佛教的九品蓮花,選用九種礦物岩彩抄寫,李蕭錕說:「前無古人的是,我是用色彩來斷句,讓人能直觀配合色彩來念經文,這對原本不懂的人,會相當受益。」另一幅《心經》雖以黑墨書寫,字間卻填上絢麗色彩,「《心經》那麼古老,我就添加當代元素,讓它活化起來,和當代人邂逅」。

一筆一句佛號  創作放光

使用泥金、泥銀時,李蕭錕透露,這兩種材質粘稠如漆,筆沾一次就得刮筆毫,把毛梳理調順至筆鋒尖銳才能落筆,每寫一個字,調整筆毫的時間是書寫的三到五倍。因此,寫完一張就得耗掉一枝筆,也耗掉全身精力,但李蕭錕心中卻法喜自在。

他在抄經前,會先沐浴淨身,「戒定慧等持,抄寫時才能一塵不染」,一筆、心中一句佛號,「這樣才能將虔誠的心,嵌入線條中,讓線條綻放佛光」。對李蕭錕來說,抄經不在求功德,而是將自心安頓於一處;抄經不在向人炫耀,而是與自己內在的心佛對話;抄經不只回向親人,更是慈悲無私,回向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李蕭錕盼透過作品觸動觀眾找回如嬰兒般的初心,多親近佛法和書法,「我這一生悠遊於色彩、設計、書法、國畫、篆刻等藝術,最後把畢生所學統合注入抄經、禪畫,一個是字,一個是圖,這是我對社會所能做的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