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鳳
四十多年前,普門中學畢業前夕,與同學相約到宜蘭雷音寺慈愛幼稚園實習近兩個月。當時的住持心平和尚說,蘭陽仁愛之家還有一個班級,有誰願意過去,「我去」這一舉手,成了我認識依融法師的因緣。
實習第一天,聆聽平和尚講述依融、紹覺兩位法師舉手三十年的勵志故事與安全叮嚀,我便騎著腳踏車出發。到了仁愛之家,映入眼簾的是老人的世界,服務實習對象卻是幼兒,感覺很特別,便想像著小朋友們天真純潔,帶來仁愛之家朝氣和歡笑的畫面。
依融法師見到我,看著天空飄著細雨,即關心的說下雨天就搭公車,公車站就在門口,宜蘭經常下雨。進幼兒班教室跟實習老師報到後,法師要我在小朋友午餐時,就到廚房一起用齋。
猶記得,每天午齋有三道菜,都會有尖葉萵苣、紅鳳菜。咀嚼在嘴裡,疑惑在心裡,法師是不是沒錢買其他菜啊!直到有一天看到法師在除草、整地種菜、採藥草,趨前幫忙,才明白這兩種菜好種,少病蟲害,不使用農藥都可以正常生長。從此見識到法師的勤儉,我也愛上這兩道菜。
每天寫幼稚園實習紀錄之外,更好奇長輩的生活。趁著午餐時間請教依融法師,他總是不疾不徐地說這裡居民的故事,舉凡生病的送醫院,照顧、洗滌,到往生助念更衣,都是親力親為,有時夜裡還要到殯儀館為亡者誦經,掙些收入改善院民生活;從老人身心靈的照顧到環境的改善、建設,真是千斤擔子一肩挑。
依融法師從容冷靜又積極果斷,面對排山倒海的人事物,一路披荊斬棘的奮鬥,展現「救度苦難眾生」的慈悲願力,堅守崗位,令人佩服!
依融法師以他的經驗告訴我,理論與實務是有差距的,幼稚教育理論跟現在實習會有不一樣,要好好學習,一定有收穫。
雖然實習報告盡是幼兒學習狀況,但是依融法師所說的經營點滴,永遠迴盪在心裡,這是實習以外,所獲得的寶貴經驗。
畢業後,我到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服務,經過數十年,依融法師功成身退住進佛光精舍。每逢重陽節時,大慈師生都前往佛光精舍一起歡喜團聚,直至今年十月四日重陽節活動,依舊看到依融法師的風采,寒暄問候,法師很開心。
今聞圓寂歸西,依融法師一生為孤苦老人奉獻,利益眾生,是無怨無悔的菩薩行者。在我心中,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