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江明麗
品讀月分的別稱,你還會聯想到什麼呢?想不想知道別人是什麼星座?那麼12星座又是從何而來?我們來認識一下。
星座存在於銀河系當中,天文學家以地球為中心,將這些星群存在的空間想像成一個大球體,稱為天球,星座群就住在這個天球上,而他們全都是由恆星組成,星等亮度、面積與距離地球遠近各有不同。
善用星座 辨認方向
根據資料,大概在西元前3000年前左右,在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帶,當地的人們將星群規畫成一個個體系,好方便他們對於方向的辨認,因為用肉眼看,點點星星是一動也不動,是最佳的定位標的,直到西元前600年,有古希臘的天文學者為星星標上了名稱,這便是廣泛星座的由來。
而億萬顆星星組成哪些家族呢?一開始是在西元2世紀,由一位古希臘學者托勒密規範成48個星座,由於他是在北半球的位置觀察天體,無法觀測南半球的星群;直到中世紀以後,航海世代來臨,船隻在大海上航行時,隨時需要導航,而星星就是最好的導航系統,在眾多的星星中,星座的形狀較為特殊,是最容易被觀測到的,也因此星座被受到普遍關注。
黃道宮位 藏12星座
到了16世紀,航海家麥哲倫在環球航行時,對星座進行了研究,到了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公布了這88個星座的名稱,並將88個星座分成3個天區,北半球29個,南半球47個,黃道12個。
講了這麼多,是要明白指出,我們平時講的12星座,指的就是黃道的那12個星座,以春分0度算起,每隔30度為一個宮位,以當時各宮內所包含的星座來命名,依次分別就是熟悉的星座名稱:牡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秤、天蠍、射手,魔羯、水瓶、雙魚等宮位星座,稱為黃道12宮,總共12個星群。
起初,這12星座是用來測量時間用的,而不是像現在代表一個人的個性,由生日判斷星座是源於占星學,藉由人的出生地和出生時間,還有天體位置,指的是太陽相對應的位置,進而解釋人的性格和命運。你想研究的是自己的星座,還是別人的星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