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連線》雜誌報導,英國研究人員已研製出世上最小的電子電晶體(見圖,取自網路),厚度才一個原子大,比之前三十二奈米大的矽電子電晶體還要小上三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科斯特亞‧諾沃舍羅夫表示,這種電晶體可以用在任何半導體上,未來將在工業運用上大放光芒,他和另一位共同研究者將在《科學》雜誌發表成果。
根據摩爾定律,每隔十八個月,積體電路上的電晶體數量與性能將倍增,價格則下降一半,電腦性能將不斷強化。但當前電晶體材料發展受限,只能採用矽作為材料,矽材料再過十年就無法支持摩爾定律的發展。現在,最新研製的石墨烯(graphene)材料電子電晶體的研發,或許將可以使得摩爾定律延續發展更久。
諾沃舍羅夫的研究小組,於二○○四年發現石墨烯可以製作成電子電晶體。該電晶體僅厚約一個原子,直徑十個原子,不但小,還具有很好的傳導性能。而且石墨烯較矽更強的優勢,在於能藉由它來開發出直徑十奈米以下的電晶體,傳統矽晶體沒辦法做到這麼小。
目前矽電晶體的最小直徑為二十奈米,「從物理學觀點來看,石墨烯就是金礦。」諾沃舍羅夫稱該小組近期研製的一奈米石墨烯電晶體,將打破原本研製電晶體的邏輯。
諾沃舍羅夫強調,目前尚無法大量生產石墨烯,而且當前的技術只能生產直徑一百微米的石墨烯晶體,這一規格的競爭力不足,還無法讓Intel等公司進行量產。但生產石墨烯晶體技術在未來是可以實現的,他認為或許在未來幾年就可以解決石墨烯晶體生產問題。